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资料图片)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9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支获悉,深圳先后有15项“深圳首创”或“首批试点”的跨境投融资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其中14项已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十年间深圳外商直接投资累计流入近1000亿美元。
深圳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境资金池政策从本、外币业务分头管理的模式向本外币一体化、便利化的方向已有四次迭代升级。2021年3月,深圳人民银行在全国首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2022年7月试点再次扩容升级,实现了跨国公司集团内跨境本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企业资金归集、调拨效率提高,企业财务收入增加,人工、税费减少,意愿购汇路径打通。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企业共办理资金池业务近万笔,金额合计近3800亿美元。
2012年和2014年,深圳先后启动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成功实现境内外私募创投资本双向循环。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已有QFLP基金57家,基金规模75亿美元,主要投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大消费、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设立QDIE基金86支,已备案额度超20亿美元。
此外,跨境资产转让试点规模和品种逐步拓展。2016年,深圳办理了全国首单通过平台开展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2017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授权,自行审核管理辖内机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的试点地区,吸引了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参与。在此基础上,跨境资产转让试点品种逐步扩大至福费廷、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等。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跨境资产转让试点银行达17家,境外受让主体分布于16个国家和地区,试点累计转让金额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2021年7月,深圳启动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在资本项下多个高频业务场景中,将原须企业提交纸质材料、到银行网点办理的资本项目业务,转变为提交电子材料和线上办理。试点将业务流程进行“无纸化”、“线上化”再造,降低企业脚底成本。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辖内银行已为398家企业办理了26994笔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业务。
而在企业外债“全链条管理”方面。登记环节,变“逐笔登记”为“只登记一次”,允许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入外债资金,企业自主选择融资时机,跨境融资窗口期,财务灵活性提升。在账户开立环节,允许多笔外债共用一个账户。在资金流出入环节,放宽借用还币种限制。在资金使用环节,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在外债还本付息和注销环节,由外汇局下放银行办理。截至2022年8月末,在外债登记环节,共为辖内46家实体企业办理一次性登记,登记金额约46亿美元,占同期辖内企业登记外债总金额的30%。
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也开拓了融资新渠道。2020年4月,创新开展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开展。2022年5月,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深圳获准首批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助力因净资产不足或较小的高科技企业牵手境外低成本资金。试点落地三个月,已有10家专精特新企业办理试点业务,融资成本普遍降低至3%左右。
此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8年2月,深圳启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在相关资金结汇和支付使用环节中,变“事前审核”为“事后抽查”。企业无需事前、逐笔向银行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提交材料由“一大摞”简化为一张纸。银行审核业务时间也被缩短,节约人力成本,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98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了该业务,涉及金额143亿美元。
(作者:曹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