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种形式下的单一教学模式 我校在进行课改起始,无论从教师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大家的情绪都非常高涨,教师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2、虽然老师能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尽可能地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
3、但我认为在我们学校这只是一种形式。
(资料图)
4、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几乎都在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还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来设计课堂教学,但这种情况较少。
5、仍然是新教材,老教法。
6、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现象依然存在。
7、公开课只是新课改包装下的牺牲品(这从教师私下谈话中不难看出)。
8、面对大班人多的情况,怎样使反馈及时到位。
9、怎样在一节课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10、这是新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
11、 (2)、严肃不足,活泼多余的学生 新课改最终的目的是要针对学生,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2、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13、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14、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向往的。
15、然而,在这中间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浑水摸鱼,他们来只是混日子,甚至有出现捣蛋的现象。
16、这也许就是新课改的产物。
17、同时也不难看出,学生思维发展了,个性张扬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更大了。
18、这又该怎么办? 2、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之我见 (1)、用微笑上每一堂课,用爱心感染学生 微笑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带给课堂和谐、融洽的气氛。
19、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他们是出于自愿地、兴趣地、主动地接受你的知识。
20、然而,微笑并不是说放纵学生,任其所为,因为学生不怕你(如果能把学生对教师的怕变成敬,工作便更好做了),反而可能压不住阵脚。
21、我认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能把握好严厉与放纵的尺度,做到能放能收,适可而止。
22、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同于孩子与父母的交流,用爱心去亲和他们,让其觉得虽不是父母,但不失父母的爱心。
23、 “爱”的本身是一种语言,爱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
24、 (2)、塑造自我,用形象来感染和陶冶学生 作为人师,其言行举止,师表形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心理影响、乃至做人的道理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和不容忽视的作用。
25、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都不难看出,在许多时候学生模仿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26、要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或从事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感兴趣,就必须先做到让他们对你这个实施教育的人有好感,觉得可近、可亲、可敬、可学。
27、从这点来看,教师应该注重“修身”,加强自我塑造很重要。
28、要心胸豁达、情感丰富,以春天般温暖和父母般慈爱去润泽学生。
29、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以表率形象引导学生,以奉献精神感染和激励学生。
30、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起可亲、可学、高大的形象。
31、 (3)、采取激励的措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教学由浅入深,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找一些“平凡”的`学生回答,只要他们能答上,就应该送上及时的鼓励,并表扬他们很优秀,一学就会。
32、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找一些“突出”的“爱动脑”的学生回答。
33、只要能答上一点或者沾上一点边,就该大大表扬,称他们为“天才”。
34、这些看似好笑的赞扬,应该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有自信的人,什么事都能干好。
35、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天生的素质其实差异并不明显,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每一个人后天对自己天赋开发的程度。
36、对自己越有自信的人,天赋就能发挥的越好。
37、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我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