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春华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意见》还在专项政策、配套建设、电网保障、智能充电等方面给出了实施意见。
此次推广“新能源汽车下乡”与以往不同,着重强调“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新能源汽车要“下乡”,补能基础设施或途径须“先行”。
农村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焦虑”
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而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比2021年增长93.4%,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2021年,参与下乡的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为142.6万辆。其中,2021年,新能源车下乡车型共销售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比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还高出约10个百分点,贡献率近30%。由此可见,农村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渗透和扩大市场份额,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引导农村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些村镇走访调研发现,居民自家宅基地自建充电桩极其方便,甚至移动充电桩用空调三眼插座就可以慢充。然而,农村新能源汽车用户出“远门”仍存在“续航焦虑”——不知道去哪里有快速补能,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充换电站太少。
我国农村相对地广车少,与城市不同,基本不存在车辆上牌限制、车位稀缺等问题。公共充电场站建设运营每日充电量少,投入成本回收周期长并且难保障。另外,村与村、镇与镇之间路程较近,平时上下班和家用,一箱汽油可以用上十天半个月。加上同级别油车又相对比较便宜(不含整车的电池成本),很多新车购买者还是选择汽油车。以前说“要致富,先修路”,那么现在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就须适当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意见》指出,“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这本身就是一个国民经济公共领域的重要课题,需要集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和落实、车企车型开发和供销、充电建设与运营、用户认可与参与的一场多方行动。
多措并举解决充电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到,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这些实施意见对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地,完善购买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具有指导意义。
针对我国农村市场地广人稀及地域、环境、经济等差异特点,以及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为推动《意见》高质量落实,未来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
在专项政策方面,为推广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惠民补贴政策,车企配合制定相关促销方案,比如“以旧换新”促销,尽可能降低消费门槛。通过专项补贴缩小与汽油车之间的购置成本差距,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则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专项建设补贴、运营(电量)补贴,减轻参与建设运营者前期重资产投入的压力,更大范围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无论车辆补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都要落到实处。
在技术路线方面,首先需要考虑车型的推广。根据我国地区差异、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黄淮以北冬季寒冷,西部省份山区相对高寒、人口密度低,可以推广PHEV(混动插电车型);南方和沿海省份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和、人口密度高且居住相对集中,可以推广EV(纯电动车型)。PHEV和EV在车辆的购置补贴方面可以有一定差异化,EV车型购置补贴可以高一些。其次,对于公共充电设施规划,应当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有助于补能时间加快,提高充电桩的日均充次使用率。再者,农村市场商用车及营运车辆,可以鼓励使用“换电模式”让车辆多拉快跑。
在规划布局方面,乡镇中心核心区需要集中部署中型场站10~20根快充桩,与居民公共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一起。同时,要鼓励较大社区、村庄布置一根快充桩加两三根慢充桩,形成乡镇中心与乡村多点结合服务网络。还要提前规划,提前布局,先解决“有没有”,再根据实际补能需求可逐步扩展,土地和电力容量要有冗余和可增长储备。
在投资建设方面,需要政府及国有资产平台主导,引导全社会各方力量和资金、资源共同投资参与。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秉承“谁投资,谁收益”原则。一方面,政府率先部署国有资产公司、国有电网、国有能源等企业作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交通枢纽、政府办事机构等公共服务区域进行建设。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投资、参股,在商业集中地建设。政府、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一起合作,形成更大的力量为居民办好这件事。
在运营管理方面,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是关键。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充电设施管理与使用平台——专门的公共充电用户App端。该平台可以兼容和接入所有充换电运营商(品牌)的App使用。对于公共充换电站,需要根据地方市场情况和场站条件以及居民用户需求,打造多元化配套服务。所有公共充换电场站由地方专业运营商管理、维护、维修,避免有桩却无法使用等现象。同时,还应鼓励个人家庭桩上线开放共享,个人家庭建设和使用的充电桩,也可以向其他用户开放使用。
加快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结合农村市场环境和消费特点,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务实解决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能充换电需求,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全方位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作者系谷得亿纳(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