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优化双向转诊医疗服务成效显著
(资料图)
中国发展改报社、改革网记者明慧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长期进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等深化医改的业务实践中,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依托精准转诊医联体,形成一条龙闭环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使诸多患者获益,托起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梦”。
这是15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3月21日走进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中央主流媒体医院行”调研采访后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当天,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蒋玮,昌平区卫生健康委综管中心主任谷永洁,副主任刘丽蔓,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刘海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玉霞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立足现实,形成精准转诊区域矩阵
在调研座谈会上,刘海彬向采访团介绍医院整体情况和专科优势时表示,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7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昌平区南部区域医疗中心”。
王玉霞院长对记者说:“我们医院主要服务于回天地区居民,人口基数庞大、人口构成复杂,患者需求较高,这为我们医院落实医改、深化国家政策、开展双向转诊带来了很多困难,也为我们的医疗服务带来了很多新课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口支援管理工作,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昌平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与多家医院建立了昌平区南部医联体。在与人民医院建立重症专科医联体,与望京医院建立对口支援的同时,又与回龙观、龙泽园、史各庄、东小口、霍营、北七家等回天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昌平区对口支援协议书,形成了精准转诊、对口支援区域矩阵,这将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精细化落实,为辖区居民带来更好更优的医疗服务体验。”
闭环服务,更妥帖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健康
记者在医院脑病科现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60多岁的蒋先生第二次突发脑梗后,通过社区家庭医生转诊到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蒋先生的老伴儿说:“自从老伴儿第一次脑梗之后,生活就很难自理了。第一次得病后,我们就去过很多医院,但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这次复发,社区医生马上在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的‘中西医——回龙观联手服务回天居民’的微信群里求助,并联系医院转诊到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现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恢复得很好了,生活自理已不是问题……”。
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杜文华介绍说:“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以医联体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健全了双向转诊、精准转诊的绿色通道。‘中西医——回龙观联手服务回天居民’微信群是医院转诊机制的一个起始窗口。通过宣传普及,居民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会立即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向医院求助。蒋先生这样的患者,就是充分享受及时、精准的转诊服务之后,得到及时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
提及脑病科的学科建设情况,杜文华主任介绍,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门诊在门诊楼三层,病房设在病房楼7楼,床位40张。目前,脑病科是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建设专科,也是北京市首次65家脑卒中急救地图医院之一,还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老年神经疾病照护联盟成员单位。科室拥有15余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医护队伍,具备三级医院重点科室所要求的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科室,目前要以神经系统疾病为特色,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发挥优势,为“回天样板”增添新色彩
在采访中,王玉霞向记者介绍,目前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树立了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心内、呼吸、脑病、肿瘤、眼科、儿科、精神病合并躯体病、精神病合并传染病、骨伤科为特色的专科优势。
王玉霞进一步阐述说:“中西医结合,也是社区医疗服务的显著优势。我们结合‘能力建设年’主题活动,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以医联体为载体,将充分体现医联体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继续优化双向转诊、精准转诊工作,继续完善闭环管理措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出席活动的昌平区卫生健康委主任蒋玮在调研座谈会上介绍昌平区整体医疗情况时指出,近年来,昌平区实实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大力促进分级诊疗,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回天样板”,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医联体的优势,支持医联体建设工作,进而使医联体建设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玉霞表示,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将继续当好区域医联体的“领头雁”“排头兵”作用,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特色,持续提高社区的诊疗能力,继续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的坚实后盾,努力为“回天样板”增添新的色彩,全力为辖区群众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使更多的百姓实现“健康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