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热点:“引育双驱”打造人才发展“新引擎”

来源:本网稿件  发布时间:2023-05-15 10:55:32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破除人才发展难题,创新打造育才、引才高地,搭建校企沟通桥梁,解决企业需求,有力助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谢代文 王帅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创新实施“引育双驱”人才队伍建设举措,打通“引才”“育才”“用才”“留才”闭环,有力助推厦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集美区拥有国家级人才37人,省级人才463人,市级人才1226人,重点产业人才超6.5万人。人才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连续8年荣获年度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市对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居厦门市第一位。

健全机制体制建强人才队伍

集美区是厦门岛通往内陆的重要门户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辖区内拥有厦门市“双百”人才企业172家。

近年来,集美区委组织部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升人才扶持力度,强化招才引才工作,优化人才储备,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和人才计划申报指导,破除人才培育难题,出台一系列惠及人才的政策措施,打造多个人才党建品牌,助力辖区人才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们在建强配齐红色人才联络员队伍上下功夫,打造厦门市首批‘人才心向党群鹭建新功’人才党建品牌——‘红色HR服务团’,深入辖区企业开展红色主题知识宣讲及‘纾企困解企忧’系列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集美区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集美区还联合湖南大学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市区拔尖人才和“双百”人才赴湖南长沙开展国情研修工作,组织创业大厦党委和人才企业开展“研习之旅”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4场,实现“党建+人才”的双向发展。

据介绍,目前集美区对重点发展的三大类产业人才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政策支持,已累计兑现2027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477人,引进毕业生超10000人;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为47.5万青年在集美区成长成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据了解,目前集美区已累计拨付各类人才政策资金5637.29万元,惠及2.2万余人次,覆盖范围和政策力度均居厦门市前列。

打破体制壁垒精准引才用才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集美区共有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涵盖33个“双一流”学科、15万在校师生,处处涌动着人才挑动着城市发展的神经,时时迸发的智慧点燃着经济腾飞的活力,这个蕴藏着丰富教科资源的“宝库”随时伺机而动、爆发潜能。

近年来,集美区委组织部创新打造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打破辖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大力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企·百名人才进百村”“高校人才产业行”“联盟师生进名企”等活动,组织师生前往企业一线进行实地实践,让高校人才和企业双向奔赴。

“我们通过创立高校专家问诊团、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团队)深入企业内部,对辖区企业进行技术问诊,深入一线帮助企业改进工艺和装备,解决技术难题。”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相关负责人江伟说,利用近邻优势、摸排企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采用校企党支部共建的方式,搭建校企沟通的桥梁,将高校人才引进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截至目前,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共帮助企业改进工艺43项,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精准对接校企技术合作需求达300余人次,推进33对校企党支部共建,组织26次联盟师生走进名企活动,组织近240名科研专家深入辖区115家企业开展技术问诊。通过各类产学研对接会,推动75名高校人才与33家企业达成合作,促成产学研项目26项协议。

创新金融赋能人才双向驱动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集美区委组织部整合辖区金融资源,创新成立了TOP金融赋能研究院,推动辖区金融机构与人才企业深度对接,并围绕后疫情人才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人才企业筹集应急资金。

“我们主要负责将集美区委、区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的优惠政策进行推广,破除行业及领域之间的壁垒限制,让辖区人才能及时掌握好的政策与合适的融资途径。同时,我们今年还成立了增信基金,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融资问题。”集美TOP金融赋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张文骁介绍。

“通过TOP赋能研究院,将人才链和资本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帮助人才和资本实现无缝对接,技术和市场双向驱动,产业经济全面提升,为集美打造‘两高两化’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集美区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说,聚焦后疫情时代人才企业融资贷款难题,集美区还出台了11条纾困措施。

“公司在春节过后亟需一笔1000万元左右的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但公司和股东的抵押担保物已十分有限,在银行融资上遭遇了瓶颈。”厦门华源嘉航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厦门市“双百”人才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杨功碧回忆企业融资时的经历说,通过TOP赋能研究院,企业获批1200万元的信贷额度,缓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TOP金融赋能研究院还通过创新推出的“人才金融+服务站”工作机制,建立起一支高效精准的人才金融服务队伍,为人才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常态化举办政策宣导会,投融资对接会、产业交流沙龙等,为辖区人才及人才企业提供全新平台。截至目前,TOP金融赋能研究院共组织开展调研39场,覆盖162家“双百”企业,49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征途如虹,重任在肩。集美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突出高新企业聚集、高校人才聚集等优势,持续推动政、校、企对接,深化产城学人融合,“引育双驱”写好“人才文章”,“人才红利”正日渐成为集美“发展红利”,有力助推集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世界今热点:“引育双驱”打造人才发展“新引擎”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破除人才发展难题,创新打造育才、引才高地,搭建校企沟通桥梁,解决企业需求,有力助推辖更多

2023-05-15 10:55:32

长春绿园区“异业联盟”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

改革网讯曹元记者王也报道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社、企、商、民之间互动互联,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新竹社区充分更多

2023-05-15 10:53:25

建设“信用信阳” 助推民生服务增效升温_环球热

□谭宬□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范纪安河南省信阳市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用工作,深入贯彻更多

2023-05-15 10:52:38

12省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元|今日热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程晖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一季报”已经全部公布。其中,有23个省份跑赢了一季度国更多

2023-05-15 10:46:27

逾300名高技能人才荣获最高政府奖项

改革网讯近日,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更多

2023-05-15 10:48:56

为优化营商环境“划重点” 上海吸引企业“近悦远

新华社记者龚雯、叶挺、李明提交证明场景多、开具证明数量多、协调行政机关多……市场主体在开具有无违法记更多

2023-05-15 10:02:19

每日时讯!教育部: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公布了20更多

2023-05-15 06:04:46

今热点:年轻人为心情疗愈“买单”后 为何仍有困

阅读提示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一些年轻人选择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更多

2023-05-15 06:03:20

外企在浙加码投资深耕发展 中国市场持续释放“引

中新社杭州5月14日电题:外企在浙加码投资深耕发展中国市场持续释放“引力效应”作者奚金燕朱睿拜耳投资建更多

2023-05-15 05:50:39

焦点速看:《喜马拉雅——山水人文的影像探寻》新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李晗雪)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藏学出版社、雅昌文化集团联合主办的《喜更多

2023-05-15 05: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