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广东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加大对主平台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皮泽红
(资料图片)
□林学楷 陈晓芳 旷勇
今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产业有序转移大会,全面擂响了打好产业有序转移主动仗的战鼓。3月6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对产业转移政策解读说明,对各市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目前,主文件和所有省级配套文件均已印发,各地实施方案也已陆续出台。广东省各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规划建设范围均已划定、建设方案均已出台;省内横向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已全部确定,并首次实现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市、区)全覆盖。
5月4日,广东省召开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说,5月11日本次招商会将在广州举办,并根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以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家居三大产业作为招商会的主攻方向。
形成推动产业有序转移“1+14+15”政策体系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苏伟光表示,去年以来,通过深入研究、多次论证,目前广东省已形成推动产业有序转移“1+14+15”的政策体系。“1”就是《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个主文件;“14”就是14个省级配套文件,包括主平台建设方案、对口帮扶方案、考核办法、财政支持方案、产业转移基金组建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等;“15”就是粤东粤西粤北12个市以及参照享受支持政策的惠州、江门、肇庆3个市的实施方案。
苏伟光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抓平台载体建设,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指导各地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1+1+1”园区平台体系,即支持各相关市重点打造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支持各个县域立足比较优势打造一批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特色园区,支持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发展一批双向“飞地”。
抓产业项目导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指导各地明确主攻方向承接产业项目,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招商引资,全链条抓好产业项目的谋划、招引、落地。
抓营商环境优化,打造吸聚产业有序转移的引力场。在法治环境、政务服务、市场建设、诚信体系、政策支持等方面拿出硬措施、打出“组合拳”,推动全方位降低用地、融资、物流、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实现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抓对口帮扶协作,汇聚产业有序转移的强大合力。把帮扶重点放在壮大产业、推动发展上,压实帮扶双方责任,优化互利共赢的制度设计,推动对口帮扶向协作共建转变,实现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抓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提速增效。重点强化用地用能、财政金融、人力资源等保障,确保项目能落地、有支撑、可发展。
省市协同合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高标准推进15个主平台建设,广东省制定出台了一揽子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真金白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广东省财政新增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落地产业项目。以注入资本金方式,支持主平台开发公司做大做强,推动15市主平台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强化主平台开发公司统筹能力;对主平台融资予以奖励,省财政根据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参考融资与使用情况,对相关市政府予以奖励;对主平台标准厂房建设予以奖励,鼓励主平台开发公司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在主平台内新建或扩建标准厂房,省财政结合标准厂房建成面积及企业入驻率等因素予以奖励;以事后奖补方式支持产业项目建设投产,支持主平台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制造业项目,省财政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建成投产项目,按其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分级分类强化用地指标保障。聚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支持,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地市给予用地指标奖励。推动零散低效工业用地向园区腾挪集聚,实施“标准地”“带项目”供应。
综合施策加强生态治理保障。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的能耗指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地市无法安排的可提请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在严格遵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对位于主平台内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充分实施豁免环评手续办理、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改革措施。
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广东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加大对主平台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主平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主平台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定制专门的信贷产品,为主平台开发建设提供大额、长期、低息金融资本。
多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广东省河源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继聪表示,在新形势下,为了让产业转过来、接得住、发展好,河源重点抓好“打造主平台、突出主产业、建立新机制、优化软环境”等四方面工作,力争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大成效。廖继聪介绍说,河源是环大湾区一线城市,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2021年以来,河源新签约项目467个、计划投资总额2093亿元,近70%的项目来自大湾区,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阳江市阳东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几何中心,拥有中国刀剪之都、中国最大核电基地、亚洲最大果冻布丁生产基地等国字号品牌,五金刀剪用品出口量占全国的56%,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的1/5。
2006年,经广东省批准设立阳东经济开发区,园区及托管区规划面积6.7万亩,拥有珠海万象省级产业转移园和1700多家工业企业、17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十八子、王麻子、喜之郎、阳江核电、中广核风电等陆续落户阳东,基本形成了以五金刀剪和清洁能源为牵引,机械装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高品质紧固件、木器制作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阳江市阳东区委书记李坤表示,阳东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扎实、投资优势凸显,是阳东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深度融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当前,阳东区正处于深度融湾发展关键期,期待借助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的东风,激发新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下一步,阳东区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招引清洁能源全链条产业。阳东区清洁能源装机已超过1000万千瓦,目前正以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为依托,打造以“风、光、核、储、蓄、氢、装”为主的超千亿清洁能源全链条产业。期待相关企业参与上下游的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招引先进制造业。为加快构建“1+3+3”现代产业体系,阳东区将抢抓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吸引机械装备、电子电器、高品质紧固件等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到阳东投资兴业,加快市场布局、共谋合作发展。
三是招引现代服务业。阳东区正依托现有仓储物流、电商基地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阳东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