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 founder founders”,一个单词的3种形态,巧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方正的创始人破产了。
曾被誉为中国“最牛校企”的中国500强方正集团,依托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集团旗下拥有方正证券、北大医药等6家上市公司。
2019年12月,方正集团融资券“19方正SCP002”违约。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正集团背后巨大的债务压力接踵暴露。2020年2月,北大方正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
这是当时建国以来最大破产重整案。中国平安、珠海华发集团、深圳特发集团随后高调成为方正集团接盘侠。
直到今天,该重整案仍未完全落地。近日,中国平安(601318.SH)公告称,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无法在原定期限12个月内执行完毕,延长重整计划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28日。
最牛校企,为何破产收场?数位投资人竞选,为何花落此三家?重整方案,又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方正前史
北大方正的辉煌征程,须从北大未名湖畔的一名无线电系教师说起。
20世纪70年代,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早已用上由计算机控制的照排机来印刷排版报纸,我国报纸书刊仍沿用北宋时的“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铅字排版,以铅版印刷”的铅排作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污染严重。
1974年8月,5家机构联合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下分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汉字情报检索系统、汉字远传通信系统3个子项目。
时势造英雄,英雄不负众望横空出世。对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非常感兴趣的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王选,怀着创新中国印刷技术的激情加入工程,开始长达10年的方正集团技术奠基之路。
冬去春来,王选领着一批技术同事不辞劳苦地工作。终于,1979年7月27日的未名湖畔,我国第一张采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诞生。
这个系统在后面几年经过不断地研制和改进,取名为“华光”,意为依靠中国人的力量,点亮印刷技术革命的中华之光。
1988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率先卖掉沉甸甸的铅字,成为我国报业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报社。
方正未来的故事轮廓初步成形。
王选有一个非常开阔的认知,他虽然搞技术,但不认为科研成果应该束之高阁,而是希望技术走向应用和产业化,为中国印刷事业和民族产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那个学术和产业界限分明的年代,这是超前的,也是另类的。
适逢1985年中央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自行发展科研生产型企业之际,北京大学注资“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即北大方正集团的前身应运而生。
正是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成了这家公司的起家之业。
过硬的技术,让北大方正开始名利双收。1990年,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销售额为9966万元,1991年跃升为2亿元,净资产超1亿元。在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出版社与印刷厂都采用了方正集团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正式更名为“北大方正集团”。中国传统出版行业,被方正集团彻底改造。方正也借此正式登场。
谁是船长
在方正创造奇迹与荣耀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关村的公司正发生着一场大争斗:科技企业是由科研人员还是企业家掌舵?
这个问题对于北大方正集团这样一个技术起家、背靠名校的高端玩家来说也在所难免,接连发生了十余年的权位之争。
从第一任总裁楼滨龙,到晏懋询、张玉峰、贺文、张兆东,10年五任总裁,方正的掌舵人频繁更替。
这背后游走着一条淳朴又略带狼性的集团规则:方正是一条载有强大动力的船,许多人都希望登上这条船,船长的位置自然是炙手可热。
只是得益于中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这艘船可以轻松行驶在大海里。因此,这时期的方正集团虽然伴随着紧凑的人事大动荡,但是因为大环境以及技术的领先,经营收入还是可观的。
1995年,方正集团有两件大事:一是方正控股(00418.HK)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二是方正集团借个人电脑正式进入计算机行业。
其实,高光时期的方正动过不少多元化发展的心思,公司先后涉足房地产、高尔夫球场、金融租赁、公路、精细化工等行业。可惜的是,除了个人电脑上表现不错,其他行业投资纷纷折戟。这像极了其他高校企业,玩技术不错,一旦多元化就遭遇水土不服。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方正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丢掉技术的领先地位,陷入第一波经营危机,心慌的方正开始意识到集团内部无为而治、管理分散的严重性。
有大问题,就有大变革。方正集团内部“谁是船长”的纷争又起,技术派与经营派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次争斗的焦点真正落在了在技术领袖王选和时任方正总裁的张玉峰身上。
既然一山不能容二虎,那将二虎都请走,或许是个利落又公平的抉择。1999年,王选和张玉峰双双离开了方正集团董事会,魏新接任当家人。
谁也没有想到,魏新掌舵的时代会让方正步入歧途。
魏新本来是一名大学老师,之前从未参与过企业经营管理。摆在他面前的,是方正松散的集团架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方正各个下属公司各自为政,其中就包括最赚钱的方正科技。
魏新必须得摆平方正科技。怎么摆平?灵魂节点出现了一个灵魂人物——李友。魏新联合资本市场的“浪里白条”李友,坐稳了方正科技控股股东位置。由此,李友入场方正发挥资本运作才能,并将在以后和魏新一起坠入深渊。
重庆人李友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1982年考入郑州航院。1986年李友毕业后在河南省审计厅工作,1999年底,从河南省审计厅正式离职。方正集团官网显示,李友曾在中国国家审计机关任职15年,其间主持或参与过40余家大型国企的审计和推荐上市工作。
2002年,已经成为董事长的魏新宣布方正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盟友李友一起操盘。
一直以技术为底色的方正集团调转了方向,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一家以科研为初衷的高科技公司逐渐变成了金融控股财团。
方正集团先后收购了苏州钢铁、塑钢集团、西南合成等企业,这些收购使方正集团的总资产大幅增加,从2003年初的评估净资产1.5亿元、总资产100亿元,到2013年的净资产339亿元、总资产960亿元。
以急速增长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基础,方正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多次成功的并购让方正尝到了甜头,集团大张旗鼓的收购进程由此驶入快车道。在一顿“买买买”的花里胡哨的操作下,方正涉足了医疗、金融证券、房地产、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
《三国演义》里,舌战群儒的诸葛亮说,“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即当病人生病时,要先调养身体,而后缓慢用药。
而北大方正沉疴非但未治,又添新恙。核心竞争力乏力的方正,PC业务开始“病”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
2010年,方正把自己的PC业务“贱卖”给了宏碁。用当年《IT时代周刊》的话来说:“这是一桩古怪的交易。”
因为直到记者会上两家公司公开战略意向合作协议前,时任方正科技的总裁蓝烨和员工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会有这么一场“大合作”。
古怪的背后,是方正集团“错乱的枝干”。
终结之路
2014年,方正集团控股下北大医药的第三大名义股东——政泉控股公开发布举报函,称北大医药股东方正集团涉嫌违法关联交易和信息虚假披露,其之前所持北大医药股票为替人代持,并指控魏新、李友等人涉嫌内幕交易炒卖北大医药股票。
消息一出,引发北大医药股价大跌而紧急停牌。
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首席执行官李友、执行总裁余丽于2015年1月4日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此后的3年中,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经营的稳定性可谓遭受重创。
也正是由此次举报案开始,方正彻底卷入诉讼漩涡。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多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受到证监会处罚。在2019年半年报中,北大方正共披露了33起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北大方正部分上市公司股权处于质押状态,在集团旗下6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受到限制,这对公司一向顺风顺水的外部融资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知情人士透露,东窗事发前,名义上北京大学持有的方正集团70%股权中,有一半或为替李友代持。
2019年12月,方正集团超短期融资券“19方正SCP002”违约,成为北大方正集团名下首只违约债券,震惊整个市场。
这笔违约债券的金额为20亿元,按道理来说并不算多,总资产3600多亿元的北大方正还不起吗?资本市场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从2019年方正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报,已经可以捕捉到大厦将倾的草蛇灰线。
财报显示,方正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17.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1.9亿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北大方正集团的负债合计3029.51亿元,总资产为3657.11亿元,资产负债比高达82%。
同样据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北大方正债券存量规模为365.4亿元,存量只数为24只,一年内到期规模为73亿元。可见其实这个债权到期规模相比其营收并不多,但由于此时北大方正业绩持续低迷,净利润仍亏损,现金流早就堪忧。20亿元短期债券就足以让方正喘不过气,那么随后到期的73亿元债券,方正也很难还上。
果不其然。在前一笔债券违约后的不久,方正另一只债券“16方正01”到期,公司亦未能按时兑付本金及相应利息,又发生实质性违约。方正巨额负债藏不住了。
要知道,方正集团欠下的3029亿元债务大部分都是跟银行借的。北大方正如果继续违约,不幸到了破产清算的地步,银行将形成大量坏账,成为亏损最大的冤大头。
兴许由此,债券“19方正SCP002”的债权人北京银行在债券展期到期前的2020年2月14日,以方正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法院对方正进行重整。
这是建国以来至2020年最大的破产重整案。2020年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该破产重整申请,依法裁定北大方正进入重整程序。依据规定,公司存续期内的债券立即到期并停止计息,包括“19方正SCP002”在内的24只债券提前到期发生违约。
涅槃重生
庞大的方正集团涅槃重生之路,也并非那样一帆风顺,重整计划孕育初期就曾经历难产。
2020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方正集团重整。根据破产法的规定,重整计划草案应在8月19前提交。
由于方正集团与信产集团、北大医疗、资源集团、产业控股4家公司法⼈⼈格高度混同。经破产管理人申请,北京一中院于2020年7月31日裁定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重整计划草案的提交期限从此时重新计算6个月。
谁来接盘?同样是问题。由于投资者暂未确定,重整计划尚不具备制定的基础条件,又无法如期提交。2021年1月22日,北京一中院根据管理人的申请裁定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
投资人公开招募中,报名的意向者有29家之多。
经过尽职调查、提交方案、遴选、签署协议、退款等程序,2021年1月29日,经过三轮竞争性选拔,由珠海华发、中国平安保险、深圳市特发组成的联合体拔得头筹,作为方正集团、方正产业控股、北大医疗产业、北大方正信息产业以及北大资源重整的投资者。
终于,管理人得以正式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2021年5月28日,重整计划草案在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经各表决组表决通过。紧接着的7月5日,方正集团收到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重整计划。
这意味着,方正朝重生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方正集团业务板块不仅多元化,且各板块资金往来密切、切割难度大、资产价值差异大。于是重整计划以“整体重整”为原则,即要求投资者现状整体承接资产,肥瘦搭配,在法定重整时限内一揽子化解风险。
同时,以“出售式重整”为具体模式,即以方正集团等5家公司主要保留资产等出资设立新方正集团,由重整投资者投⼊总额约 537.25亿元至733.00亿元的资金,有条件受让新⽅正集团73%至100%的股权及其他保留资产,待处置资产则留在重整主体内,避免或有风险传给新方正集团,如此以实现风险隔离。
据方正证券(601901.SH)公告,新方正集团股权结构为平安人寿设立的SPV持股约66.5%、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设立的SPV持股约28.5%、债权人组成的持股平台(合伙企业)持股约5%。
方正集团这次“出售式重整”特别之处是,老方正集团原股东彻底退出,以实现全部资产都用于清偿债权人。
此外,因方正集团债权人多元且清偿诉求差异较大,重整方案坚持全部资产用于清偿债权的原则。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将与新方正集团的股权、留债额度共同作为偿债资源,由债权人自主选择清偿方案。
看似诚意满满,具体清偿方式如何?
对于担保债权人,在担保财产评估价值范围内优先全额现金清偿;对于普通债权人,100万元以内的部分全额清偿,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提供“全现金”“现金+以股抵债”“现金+留债”3种清偿方案的选择权,综合清偿率最高可达约61%。选择“全现金”的债权人,可一次性实现的现金清偿率不低于31%。而对于选择以股抵债的债权人,方案特别提供了由信用等级AAA的投资主体无条件溢价回购的选择权。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说道:“任何貌似理所当然的神话,往往都是不可信的,越是无懈可击,往往越值得怀疑。我们从来相信,事物的发展是粗劣的,是有锋芒和缺陷的。”方正无疑是塑造了一次深化,最后又成为了一个大败局的典型。
如今7家新方正集团主体注册分批成立,重整计划还在有序执行中。新方正集团能塑造一个新神话,涅槃重生吗?
关键词: 方正集团 破产重整 中国平安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