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晚间,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 2021年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51.63%;利润总额9.30亿元,同比增长119.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14.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32.97%;基本每股收益2.58元。
对于延续高增长的原因,海尔生物在报告中表示,随着物联网战略不断深化,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加速渠道网络拓展扩大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加快物联网场景生态布局保障用户最佳体验,实现了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及传统业务的双高增长。
物联转型、生物安全布局,叠加成长驱动力
过去几年,我国物联网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有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2.4万亿元。物联网呈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使得该赛道上的厂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海尔生物无疑是代表性企业之一,自施行物联网转型战略后,不仅各场景业务迅速加深拓宽,公司业绩亦有持续亮眼表现。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物联网方案业务2019年至2020分别实现营收1.47亿元、2.81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14.5%、20.01%。2021年前三季度,物联网方案业务营收进一步提升,增幅达155.45%,整体收入比重提升至28.71%。
基于传统主营业务优势领域,海尔生物逐步推进多产业多场景业务,加速提升物联网业务驱动力。在低温存储领域,创新研发样本全温域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样本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管理,让各种珍贵种质资源得以安全高效存储,引领中国生物样本库管理数智化升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推出新型斯特林尖端低温制冷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开启零碳制冷新局面;在生物样本质控领域,联合行业领先的生物样品质量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捷伦,共同推动中国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和标准化;在航空冷链物流领域,同南航物流、俄罗斯空桥货运战略合作,促进航空冷链安全体验迭代升级。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先后取得民航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及适航批准标签,并联合南航物流在广州白云机场完成装机实验。
在顺应物联网振兴大潮、创新转型的同时,海尔生物又迎来生物安全发展的风口。随着生物安全发法正式落地实施,用户需求和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巨量扩容。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2018年全面启动物联网战略转型,到做优四大主营业务物联网场景,再至物联网多元化布局,海尔生物充分受益物联网及生物安全发展利好,物联网进程实现快速深入发展,在物联网生物安全领域已具备龙头气质。
稳定团队、开辟多元市场,巩固业绩延续性
可以看出,海尔生物正以技术领先战略为倚靠,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新场景,持续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权威数据显示,在与海尔生物药品及试剂场景相关的生物药市场,国内总体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6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387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6%。在实验室研究方面,2000年-2020年期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26.27倍,年均复合增速17.97%;尤其2020年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经费总额位列全球第二。
在新近布局的航空冷链物流领域,随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海尔生物亦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巨量市场。根据相关机构预测,至2020年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规模已接近300亿元。随着当前市场温敏物资总需求及商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冷链物流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此外,在血液安全、细胞培养等其他领域,海尔生物也有着充分布局和可观市场,并在各场景呈现“成熟一批、布局一批”的良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生物十分重视核心经营团队的稳定,以期长期高质量发展。在去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基础上,公司2月6日再发新的回购计划拟用于激励。公告称,为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助力长远发展,公司拟出资不低于0.50亿元、不高于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已在17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20万股,支付金额1470.26万元。
机构人士分析称,在所处生物安全赛道高天花板、多涵盖面的背景下,海尔生物在物联网战略引领下,发挥凭借技术、市场等优势,稳固核心经营团队,持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兑现不断成长的业绩增量,拥有充足可持续发展潜力。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网)
关键词: 海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