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推出零价格员工持股计划,开润股份(300577)曾于1月26日收到交易所关注函。2月9日晚间,公司披露长达20页的关注函回复公告,详细阐述本次员工持股价格及业绩考核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零价格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开润股份来说并不鲜见。上市6年来,公司在员工激励方面保持“小步快走”节奏,含前述员工持股计划在内,已累计筹划过2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5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4期不需要员工“自掏腰包”。
筹划零价格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草案,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为27.8万股,占总股本的0.12%,覆盖41名核心骨干员工,股份来源为公司此前存放于回购专户的已回购股份。值得一提的是,回购股份将以零价格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无需出资。在业绩考核方面,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考核年度为2022年,但比较基数设置为绝对值较低的2020年,具体为以2020年为基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即不低于25.3亿元,或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即不低于1.01亿元。
零对价是否合理?业绩考核是否能够达到激励效果?为何偏爱员工持股而非股权激励?交易所向公司发出系列“拷问”。
开润股份表示,从规则层面来说,现行规则并未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受让价格作出明确限制,零对价不在禁止之列;另一方面,公司将零对价员工持股方案作为员工现金薪酬的替代性政策,能够实现与员工利益的长期绑定;而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以中青年人才为主,如授予价格较高,较大的资金压力可能导致参与率降低。
对于业绩考核安排,开润股份表示已经兼顾了市场风险因素和员工激励效果。回溯2020年,公司主营的箱包及消费品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较大波动,业绩陷入上市以来首度下滑,当年实现营业收入 19.4亿元,同比下滑 27.87%;净利润7795.4万元,同比降幅超60%。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国内虽趋缓但散发疫情仍存,预计2021年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本次员工持股计划主要以激励核心骨干员工为主要目的,业绩考核比较基数虽较低,但2022年考核目标能否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公司亦发出提示,考核目标并不代表未来盈利预测。
频推“员工零出资”激励方案
自2016年登陆创业板后,开润股份在利用股权激励员工方面颇有心得,含前述员工持股计划在内,已累计筹划过2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5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4期不需要员工“自掏腰包”。
从推出频次及实施情况来看,开润股份显然更为偏爱员工持股计划,这或与限制性股票推出效果不佳有关。2017年5月,公司首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于当年9月以27.96元/股向142名激励对象授予75.67万股股票。不过,前述计划因2020 年公司业绩考核未标,对应的30%股份被回购注销,激励对象未享受收益。2019年12月,公司再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后续却因市场变动及员工出资压力较大等因素终止。
与股权激励相比,员工持股计划灵活性和自由度相对较高。以授予价格为例,股权激励有原则性指导价(如限制性股票不低于相关交易区间均价的50%),虽不是严格规定,但多数上市公司会参照指导价执行,而员工持股计划定价则全凭公司做主;在限售期方面,市面上常见的股权激励方案一般分三期解锁,而员工持股计划仅有持股期限的要求,解锁规定较为灵活,可以一次性解锁,也可以分批解锁;与此同时,相较于股权激励需设定明确的业绩考核指标,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业绩考核并无明确规定。
梳理开润股份历次员工持股计划,除第一期采取员工自筹+控股股东按2:1提供借款支持方式外,剩余几期均无需员工出资,其中第二期、第三期资金来源于为公司计提的专项激励基金,第四期、第五期以零价格方式受让回购股份;业绩考核方面,第三期、第四期均未设定公司层面考核指标。
不过,以零价格受让持股计划份额,对于员工来说自然是获益匪浅,但于公司而言却需承担一定的费用,从而摊薄利润。根据草案测算,开润股份第2-5期员工持股计划需在存续期内累计摊销2507万元、253万元、863万元、597万元费用,合计超4000万元。
根据开润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度业绩预喜: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25亿元,同比增长13.18%-28.61%;净利润1.45-1.95亿元,同比增长86.01%-150.15%;扣非后净利润为0.95-1.23亿元,同比增长68.44%-118.09%。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