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最近又动员了三件事。
一、「下放」
董小姐独家了解到,新城控股正在提倡,住宅开发集团各大区域及城市公司,要尽量向项目靠近,贴近一线,赋能项目,管理半径要接近项目。
这个理念很棒,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个靠近是物理距离的靠近。
「工作地点先调整起来。」
现在,部分城市、片区公司团队已经被下放、转移,从原来高大上的市区写字楼,搬到项目售楼处或附近办公了。
这个提法,最早是住开集团新负责人严政在一次内部会上发出的号召。
他表达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
「作为区域平台,你们不应该官僚,应该下到一线,为项目服务。以后,新城控股所有项目就是最小的单元经营主体,区域应该多多给项目服务,不应该高高在上地坐在5A办公楼里。」
坦率而言,这个意识改革还是切中了基层的痛点。
据一线反馈说,过去的痛点是,新城控股有些大区平台的人,不爱下项目,还要瞎指挥。
更早之前,王晓松在内部点名批评,一些大区的财务部、行政部人数居然都超过了50人,实在不应该。
老板的不满开始显现后果。
严政现在对住开集团全权负责,一声令下,下放运动开始了。不过,最先响应的其实是一些城市公司。
「有动作快的城市公司,已经搬到了项目的售楼处,甚至在幼儿园里面上班,市区CBD的写字楼办公区都退租了。」一位新城控股中层说。
已经搬往项目的城市和片区公司,大多有两大特征,要么业绩一般,这么一来,节省了租金,也能做人员精简;要么是之前被合并的大区,降级成城市公司后,人员继续下放。
搬离写字间,只是被制造出来的「不舒服」之一,一切才刚刚开始。
由于许多项目位置比较偏远,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陆陆续续离开了。
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失表现的更为严重。过去,新城控股的一线城市团队,会在市区相对高大上的写字楼办公,吸引人才、品牌、商务接待都是考量因素。
但是现在,为了响应集团精神,一线城市团队要下到城市外围的偏远镇区、周边二线城市,这个向外走的趋势,让很多本地员工,开始权衡利弊,做选择题,也加速了一些人离职的决定。
公司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现在成为内部员工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有朋友说,自然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人效。
也有人说,这其实就是一场隐秘的裁员,手起刀落。
然而,吐槽归吐槽。
越来越多在总部的人,也在被号召往下走。
有总部高管被要求对口帮扶区域,下面谈判合作时,高管要来站台支持,总部运营口,也被要求下到区域帮助解决问题。
这场「下放总动员」的总原则是,不能遥控指挥,要到听到炮火的地方。
二、总部大合并
一周前,董小姐独家了解到,新城控股还做了一轮总部大合并,成立了数个新的职能中心。
1、成立融资与金融市场中心。
之前,融资在财务部,现在独立出来。此外,新的融资与金融市场中心也把结算中心并入了。
管理层方面,副总裁潘明忠兼任中心总经理,吴柯佳等5人担任副总经理。
吴柯佳之前在总部财务部,去了天津做副总,分管财务,如今又调回总部。
2、成立数字化发展中心。
这件事有点意思。
核心内容是,将之前独立的营销公司整合进来,相当于,数字化中心把新城的原信息中心和营销公司合并了。
之前,新城独立的营销公司主做渠道,做研究,服务于新城营销体系;而传统营销职能依然放在营销中心。
董小姐打听到,新的数字化发展中心的任务是把原来滞后的OA系统升级,包括审批、付款等一系列流程,重新制定新系统,提高效率,计划7月新系统上线。
高级副总裁黄春雷现在兼任中心总经理,杨劲松等6人担任副总经理。
3、成立组织与人力发展中心。
合并原人力,行政,秘书办,商学院,该中心由副总裁庞锦峰分管,高英勇担任总经理。
高英勇之前是老板秘书,后来下到区域,如今又调回来负责人力。这是新城一贯的调人风格。
4、成立品牌公共事务中心,把党工会、扶贫办等并入。副总裁张丽萍兼任总经理,吴晓敏任副总经理。
这一轮总部大合并,董小姐最关心的依然是,新职能中心成立之后,依然有各部门人员的流转与调度。
那些面临被合并部门的人,与被下放的城市公司团队一样,现在也需要做一些职场选择题了。
三、跨区域轮岗支援
董小姐独家了解到,新城控股正在号召,江浙沪范围内的5个大区公司:沪苏、浙江、苏南、苏皖、淮海大区向另外9个大区送人,尤其要去一些不成熟的区域,做支援建设。
为了号召人过去,内部还做了一些倾斜性的鼓励政策,比如晋职晋薪倾斜,奖金收入支持等等。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长三角是新城控股的大本营与起家之地,日子一直比较滋润,现在要肉身支持其他大区,远离舒服的岗位,要是前往中西部大区那种业绩难突破的城市,很多人会考虑职场风险。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真正响应这个支援总动员。
以上就是近期新城控股的一部分变化。整体看下来,刻意折腾的感受非常明显,不知道是否是冲着精简员工去的。
2020年,新城控股曾喊出回归一二线的口号。但是从目前的动作看,收缩与深耕才是关键词。
去年,新城控股销售额2509亿,掉出了TOP10。然而,在新城高层,相比冲刺规模,王晓松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2021年,有三件事,是小王老板比较在意并刻意强调的。
一,要区域深耕。以前新城就像摊大饼,为了冲规模,什么都想去,如今,深耕相当于收缩,还是得集中在重点城市。
二,提升产品力。新城计划每年拿几个项目出来,做产品标杆,用非标考核这些项目。
三,多元化拿地。之前,董小姐写过,新城控股全面动员了一件大事,成立了产城发展中心,更早之前,还成立了城市更新事业部,主要在广东和云贵等区域试点,尝试旧改。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公开拿地是一场热战,新城在不同城市的出价能力参差不齐。在长三角,其能力有长板,但是在云贵、华南、成渝区域,新城的运营能力有限,导致其出价能力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新城是万达的信徒,强管控,执行能力强,决策效率高。
但是,要做到多元化拿地,新城的体系建设和人才储备,还比较薄弱,自身也并没有多元化拿地基因。对于新城而言,这既是一个后发的赛道,也是严重考验政府关系、竞争激烈的赛道。
现在,这场刚刚发起的内部大动员,对老板的三个小目标,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也听听你的一线看法。
关键词: 新城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