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瑞尔集团(06639.HK)发布配发结果公告,公司即将于3月22日在港股上市。瑞尔集团的发行价为14.62港元/股,共发行4653万股,实际募资净额约5.9亿港元。
瑞尔集团提供各类专业及个性化口腔医疗服务,主要的业务包括普通牙科、正畸科、种植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0年按照收入对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排名,瑞尔集团排名第三,在该领域与素有“牙茅”之称、排名居首的通策医疗(600763.SH)属于同一梯队,然而现实中“牙茅”们却各有各的苦。
通策医疗股价跌跌不休
作为A股市场的“大白马”之一,通策医疗此前曾走出过长牛趋势,然而自从2021年6月股价见顶达到421.99元之后,公司整体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截至3月21日收盘为128.57元,从最高点已跌掉近70%。
在此期间,通策医疗可以说是负面新闻、消息面利空也都基本没落下。2021年10月14日、15日,通策医疗股价连续跌停,随后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其中提到“关于市场讨论的集采事项,种植体集采对以提供口腔医疗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是机遇并非危机”,由此可见当时股价下跌或与市场担忧公司受种植体集采影响有关,并且还发生了公司董事长“怼网友”的事件。2022年2月,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又因为违反杭州当地防疫政策的行为引发热议。到了最近,3月15日,市场上流传的“有关部门在研究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符合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使得多家民营医疗股暴跌,通策医疗再次“中枪”跌停。
通策医疗股价跌跌不休、话题不断,而即将上市的瑞尔集团有着另一个故事。
血亏上市,或再为疫情所困?
通策医疗虽然股价让人失望,但其业绩还是总体增长的,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他报告期通策医疗的净利润大致都能维持同比40%~50%的增长,毛利率也都超过40%;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增长约55%,毛利率近48%。
相比之下,瑞尔集团的业绩就有些捉襟见肘了。瑞尔集团主打瑞尔、瑞泰双品牌战略,分别针对高购买力和中产阶层的不同消费者群体,目前在全国共有111家医院及诊所,882名资深牙医。虽然2019~2021财政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可以保持增长,但却是持续亏损,同期的净亏损分别高达3.04亿元、3.26亿元、5.9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5.2%、10.1%、24.1%,从财务状况上看,瑞尔集团与通策医疗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让人担忧的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影响。瑞尔集团招股书所列示的风险因素中,第一条就是发生自然灾害、大规模的卫生流行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招股书中列举了2020年公司业绩很大程度上就曾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比如接诊人次的大幅下滑,2020年3月、4月的接诊人次分别为2.1万人次、6.8万人次,而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1.1万人次、9.8万人次;2021年5月下旬以来,新一轮的区域性新冠肺炎疫情又导致瑞尔集团同年6月至9月在这些地区的接诊人次及收入增长放缓;那么在近期全国确诊病例数量有所增加,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存在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背景下,瑞尔集团是否会再度受到影响?
从3月21日16点15分开始的暗盘交易来看,瑞尔集团较发行价低开8.6%报13.36港元,截至发稿,暗盘价格为13.92港元,较发行价跌幅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