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国潮”并非“最新潮”,“国潮”应是最能读懂中国、最契合中国精神的流行脉动。向过去找未来,只有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创意、产业创新之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国潮DNA”。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李焱/摄
这几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了。“一墩难求”“冰墩墩到底有多可爱”“冬奥官方店冰墩墩卖光了”等话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榜。小小的“冰墩墩”,缘何能成为爆款?为什么人人都爱“冰墩墩”?这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文化价值和“国潮”力量?
“冰墩墩”走俏,因为它很“中国”。近年来,“国潮”品牌崛起,“国潮”流行风走红市场。在产品设计时,有些品牌认为“国潮”理应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全部展示出来。然而,“国潮”的内核是文化,一个“国潮”产品的成功,不能仅仅依靠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在于文化意象的精准传达。产品本身是有生命的,倘若只是把中国传统元素随便贴上,是无法唤醒“国潮”产品的生命力的,也不可能让广大网友“DNA”动起来,更不会引发全民抢购、“一墩难求”的热潮。
“国潮”并非“最新潮”,“国潮”应是最能读懂中国、最契合中国精神的流行脉动。向过去找未来,只有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创意、产业创新之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国潮DNA”。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奥会,从“盼盼”到“晶晶”再到“冰墩墩”,吉祥物大熊猫的“腰围”一直在“增加”,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这体现了中国人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以“冰墩墩”为代表的新“国潮”正在引领文化生活领域的新一轮“潮流”。
“冰墩墩”走俏,还缘于文化自信。从“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时隔14年,世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北京、聚焦中国。事实上,不仅国内“一墩难求”,在国际上“冰墩墩”也成了俏宠,一位日本记者称回国时要扔掉衣服,把行李箱都塞满“冰墩墩”;摩纳哥亲王也希望带两个“冰墩墩”回家,送给自己的双胞胎孩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从来都是以和为贵、热情好客民族品格的生动代表,并且在无形中传递出疫情之下团结互助的友好信号,表达了和世界共享、与世界共融的和谐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冰墩墩”让“国潮”之风重新定义,让大国自信的风采充分展现。
“国潮”凸显传统文化价值甚至引领世界潮流,源于发展的信心与底气。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在海外受到追捧。借助冬奥会这一全球平台,“冰墩墩”成功在海外走红、外国代表团身着中国品牌的服装亮相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更多“国潮”所蕴藏的“制造力”“设计力”能量,将助力“中国制造”创造无限可能。
当然,如何把这些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国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国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潮”品牌正在发光,这背后,是我国消费不断升级、产业加快转型的发展态势;在国际上,“国潮”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更离不开科技行业、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等各行各业的自信自强与通力配合。把握冬奥契机、发挥奥运精神,推动国内产业创新升级,推动“国潮”力量走向世界,我们仍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关键词: 冰墩墩”走俏 “国潮”如何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