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多部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让职业教育发展站上新的起点,职教本科、职教高考的探索呼之欲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也不断深入。去年10月,中办、国办出台文件,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为“高质量”。1月7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北京商报记者与多位首都职业院校校长、老师展开对话,从招生办学、校企共建等多维度出发,梳理首都职业教育的探索路径,解码如何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市政协委员、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扩大首都职教“双高”院校招生规模
“目前北京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普遍比较小。”在采访中,辛秀兰如是表示。“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中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这些新兴领域,以及养老、家政、护理、幼教等等民生保障领域,对中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当下的人才供给结构无法完全有效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辛秀兰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一组北京职业教育的招生数据。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共有高等学校93所,2021年招生3.99万人。其中,高职院校26所,在北京市高校总数占比28%,2021年高职招生人数6900多人,招生人数占比仅为17%,平均每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只有265人。
围绕这一现状,辛秀兰指出,北京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时,要着重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不足,高技能人才输出不够的问题。“可以在招生时,扩大‘双高’院校的招生规模,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辛秀兰也进一步建议,要扩大对符合改革思路的重点领域专业的外省招生数量,招收优质生源。“招生后对学生实施订单培养,让他们毕业后能留在北京紧缺领域的企业,持续稳定就业,增强供给力。也满足职业本科申报学校在校生8000人的办学规模要求。”
提高职教办学层次,也是职教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之一。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前全国已有32所职业本科,但北京市尚未出现职业本科学校。
对此,辛秀兰建议北京面向重点领域,加大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是在试点高职院校开设四年制的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二是将目前专升本的比例提高15%,增加部分由高职院校一体化培养。三是将目前七年制贯通培养最后两年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仍放在高职院校系统化设计和实施,保障人才的留用率。”
市政协委员、原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校长林安杰:以中职为基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已经走到了系统思考和系统改革的时期。”林安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我们要意识到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同。横向来看,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多方参与,纵向来看,职业教育除了教育性还承担着社会性。”
在林安杰看来,职业教育的系统性改革需要在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要推行落实更好的管理方式。“实际上职业教育是很广阔的领域,不仅包含了发放学历认证的职业教育,还有对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理念的普及,面向中老年的老年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人社部和教育部的工作应该协同起来,不能出现脱节。”
林安杰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要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比如请一些企业的专家,来讨论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等等问题,这也需要政府出台机制。”
据悉,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目前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围绕这些探索举措,林安杰指出,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入学即入职,目前想要实现这一点还存在难度。“企业的招聘无法和刚入学的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对接起来。”
“高质量发展职教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质,我认为高质量发展不能仅引导职业教育学历的提升,而是要以中职为基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再者职业教育更应发挥‘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的平民教育作用。”林安杰表示,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包括升学制度、贯通培养,甚至学生毕业入职之后的职称评定等工作,都应该引起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职教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设置的更新,各地的职业院校应依据区域经济特点设置专业。针对这一情况,林安杰表示,以北京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各所院校都应找准定位,设置适配经济发展的专业,对不适配的专业进行裁撤。
市政协委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侯引绪:强化校外实训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产教融合,是所有职业院校绕不开的话题。但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各所学校有着不同的探索路径。作为北京一所农业类职业院校的老师,侯引绪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为关注。“校外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鉴定等平台,还可以成为开展教学改革、科研、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大多数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校内的实训基地,但这样的实训基地往往场地小,设备少,学生在里面难以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技术先进程度,也不能完全掌握专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在侯引绪看来,培养高质量职教人才,需要让学生们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学习训练。
何为高质量的职教人才?侯引绪向北京商报记者概括为三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高、政治素养高。其中,专业技术技能水平高更多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
而从其自身情况出发,侯引绪指出,目前农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不足、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提升,这一问题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校外实训中表现尤为突出。
“并且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视签协议、挂牌子等不良形式。”侯引绪直言,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实训、实习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持。“我建议政府部门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给予承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或资金支持,实现双赢互利。”
“北京的农业发展以都市农业为特点,所以就需要更自动化、更具现代化水平的工厂和实训基地。”侯引绪表示,从引导学生就业的角度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需要产业端的升级和调整,增强吸引力。
“在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之间也可以加强校内‘产学研培’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双向运作方式,逐步解决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的问题。”侯引绪谈道。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关键词: 两会三人行|政策先行落地怎么走 解码职教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