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今年的整体经济运行也将交出成绩单。根据12月22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版《中国经济简报:经济再平衡——从复苏到高质量增长》,继2021年上半年强劲反弹之后,中国经济活动虽然在下半年有所降温,不过,今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8%,2022年将增长5.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也表示,面对各种外部挑战,我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8%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全年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怎么来的?明年经济运行将会是何走势?又将如何做到“稳中求进”呢?
高增速何来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在严峻挑战下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总体温和。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保持基本稳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预计,我国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2月15日表示,这明显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
“实现8%左右的增长,基本上是一个共识,我个人也是这么一个判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左小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的经济增长比较低,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个测算,测算出来以后大家意见是比较一致的,因为前提假设都是一样的。最近接近年底了,考虑去年前低后高的增长到今年前高后低的增长,再参考每个季度的抗疫情况、复工情况、全球市场和中国情况的变化,最终测算出了这个数字。”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2021年全年GDP增长8.1%左右,两年平均增长5.2%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受出口超预期增长、新动能不断增强和上年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回升,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2021年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原因在于,上半年我国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及精准实施宏观政策,韧性不断转化为增长张力,持续稳定恢复态势明显。
不过,王梅婷表示,进入三季度后,由于疫情多地反复、洪涝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上升、楼市迅速降温等多因素叠加,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下行压力显著增大。11月以来,在政府保供稳价、房地产信贷政策有所放松和继续推进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等政策下,工业生产、房地产投资小幅回升,但消费受疫情影响仍然低迷,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明年如何“稳增长”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稳增长”信号明显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在王梅婷看来,预计2022年经济工作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宏观政策稳增长力度将有所加大。
宁吉喆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通过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要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宏观政策方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惠企纾困力度,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
王梅婷表示,2022年外需增长放缓、内需短期或难以补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形势要比2021年严峻,预计全年GDP增长5%左右。在此基础上,她预计2022年财政预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将加快。在支出方向上,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资,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减税降费规模将有所提升,能够为中小企业纾困减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此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或稳中略宽。总量上仍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合意的融资环境。通过发挥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资金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流动。
“建议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特点分类制定相应的纾困政策,保持中小企业就业吸纳能力。针对高技术、新业态等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对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其稳健经营和加快恢复。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小企业或行业,加强托底政策的支持,可定向减税或延迟缴税,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和保民生。”王梅婷说。
权威对话: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左小蕾:
“稳增长”并非稳定高速增长,而是要稳定在合理增长区间的增长
问:目前我国面对着什么样的国际经济形势,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答:总体来说全球的经济状况在今年是分化得很厉害的。发达经济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新兴市场国家波动得比较厉害,这与近期疫苗鸿沟有关系,发达经济体占有很多的疫苗资源,能够增加要素的流动,对经济的拉动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一些。对于非洲这种落后国家,没有太多疫苗资源,疫情的扩散比较严重,就会影响他们经济的恢复,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此外全球能源价格不断增长,传导到消费终端,导致全球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所以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要调整利率,对全球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后续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来说,面对的是这样的国际环境。今年我们也在不断应变、调整过程中,相对平稳地、没有超出太多预期范围地顺利走到年末。所以8%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没有太大的悬念,环境再怎么变化我们都有既定的应对办法。
问:明年国内经济还面临哪些压力,如何应对?
答:明年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国外输入型通胀的影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英国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改变国际流动性的现状,影响到一些价格和通胀的预期。中国明年要面对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贸易上的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中,出口实际上可能处在一个相对萎缩的、不那么正常增长的大环境,国内投资和消费也面对着一些挑战。因为疫情的缘故,消费服务领域受到管控,文化、娱乐、旅游、餐饮消费都是人的流量要集聚的服务行业,受到很大影响,离正常水平很远,再加上复工复产疫情管控的压力,就业也受到挑战。在此情况下,生产能力如果过大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投资就没有太大意愿。那么投资、消费、就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是明年的经济必须要面对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预期减弱,和背后的这种种情况是相符合的。
正是因为认清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精准施策,有效地调整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些问题都提示得非常清楚了,我相信后续政策能够做出有效的调整。明年“稳字当头”,在潜在的增长水平下,保持经济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问:如何理解经济“稳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什么水平是合理的?
答:一定要清楚:“稳增长”不是要稳定很高速的增长,而是要稳定在合理的增长区间的增长,也就是“潜在增长速度”,这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水平,所以不是盲目的高速增长。
今年8%的增长率是因为去年太低,不是说我们的潜在增长速度永远要保持在8%。我国GDP已超14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过去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到2020年开始进入一位数的增长,然后8%、7%、6%一直走下来,疫情之前大概是百分之六点几的增长,这都是合理的变化。按照经济规律,以后很可能是6%以下,5.5%或5%。
我们测算过,到2035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是要达到2万亿美元的人均GDP,这意味着GDP是现在14万亿的翻倍。我们测算过,只要每年达到4.7%-4.8%的经济增长目标,就能实现2035年的目标。如果2035年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每年合理的增长水平就是4.5%以下。因为疫情突然发生,我们去年的增长只有2.3%,今年的8%就是一个平衡,这都是非正常的状况下产生的增长。如果我们努力恢复到一个正常经济增长水平的话,明年经济增长5.5%-6%是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
问:明年经济增长要达到5.5%-6%的水平,在各项政策上要如何精准施策?
答:从短期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施策,这些政策都是既定的,而且有相当成熟的机制来操作。那么,从管理预期的角度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跨周期的调整,就是有一个综合性的政策组合,从财政、产业、货币,多目标地管控经济增长。
组合性跨周期调整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出口,怎样促进出口汇率在合理水平上波动,能够降低出口成本?跨境电商的发展,怎样促进国际大循环的同时,也促进我们外贸市场在疫情管控情况下的增长?对国内来说,怎样补一些基础设施的短板,特别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上发力,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制造,产业政策怎么支持、引导创新,支持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在消费领域里,怎样实现供给、分配、物流、市场、消费全供应链的打通,让消费市场能够逐渐恢复,促进国内良性循环?对消费市场可以有很多创新思维,在稳就业的基础上增加中端消费群体的收入,这也会支持消费支出的增长,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稳增长”三驾马车平稳地贡献,明年经济增长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
关键词: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8% 如何“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