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苹果向iPhone和iPad用户推送了iOS/iPad OS 15.2正式版,并新增“数字遗产”功能,以便用户在不幸身故后,由指定遗产联系人访问其APPle帐户中的数据。
苹果上线“数字遗产”功能
今年6月召开的WWDC21大会上,苹果就曾宣布将推出“数字遗产”计划,如今该功能正式上线。
据介绍,苹果用户可为自己添加一位或多位遗产联系人,若用户去世后,指定遗产联系人需同时提供该用户的死亡证明及继承密钥,方可访问其数据。
遗产联系人可以访问的数据取决于Apple ID帐户持有人在iCloud和云备份中储存了哪些内容。可供继承的数据,包括照片、信息、备忘录、文件、联系人、日历日程、已下载APP和设备备份等。
而存储在iCloud钥匙串的密码或任何受许可证保护的媒体内容,则不可为遗产联系人所访问,如帐户所有者使用自己的Apple ID购买的影片、音乐、图书或订阅等。
更新iOS 15.2版本后,用户可在Apple ID设置—密码与安全性中找到“遗产联系人”选项进行设置。
对于苹果上线该功能,多数网友调侃道,“苹果想得真周到”“连我的身后事都替我操心了”。不过,另一部分网友认为该功能“大可不必”,有的单纯从不吉利的角度觉得“这功能有点膈应”,有的则表示,“人都没了还要让别人看自己的秘密”,不愿“社死”,“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葵告诉银柿财经记者,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人继承,她会选“最亲密、知道我最多秘密的朋友,死后立马帮我格式化”。她表示,比起找人继承数字遗产,“要是能一键销毁最好。”
如何处置虚拟财产
即使苹果的“数字遗产”被吐槽是“鸡肋”、无用的功能,但无可否认的是,身居互联网时代,如何处理庞大繁复的数据资产,已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真实存在的问题。
此前,#死后如何处理社交帐号#的热搜词条就曾引发2.5万次讨论。谈笑间那句“你是想把我笑死,好继承我的花呗吗”,也渐渐从玩笑话变为现实。
根据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分别有10.69%的80后和21.35%的90后,将支付宝、微信、QQ、游戏帐号、证券基金等虚拟财产的处理方式写进遗嘱。除了聊天记录、生活随记等情感向的数据内容,真金白银购买的游戏皮肤、装备等也成为常见的虚拟财产类型。
银柿财经记者注意到,对于“逝者帐号”的处理,各大社交平台各不相同。
B站自2020年12月24日起,针对不幸离开人世的B站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帐号列为“纪念帐号”并加以保护。微博客服也曾在相关回应中提到,博主去世的,其亲属需提供博主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有效内容(电子图片或复印件),微博核实后会将帐号移交到新的帐号持有人。
微信帐号则不可继承。《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提到,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帐号的使用权,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同时,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微信帐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帐号。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通过受赠、继承、承租、受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帐号。
对于内含理财借贷等功能的支付宝,《支付宝服务协议》中指出,用户标识和账户仅限本人使用,请勿转让、借用、赠与、继承,但支付宝账户内的相关财产权益可被依法继承。
为何继承虚拟财产
从企业层面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苹果等互联网公司布局数字遗产,一方面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帐号、图文信息存在管理需求,用户就会对苹果设备产生更多使用粘性,从而提升苹果产品的覆盖率,增加苹果产品销量。另一方面,苹果此举也是大势所趋,数字遗产中的数据价值也会被挖掘,成为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石。
“但不是所有科技企业都能够实现这个功能”,盘和林指出,“数字遗产会增加数据信息管理责任,长期数据保存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有些企业生态较为开放,用户数据较为分散,其滞留的信息构成较少,不具备数据留存的价值。所以,是否推进数字遗产,还是要从企业的业务模式出发。”
法律上,《民法典》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此外,《民法典》还对网络虚拟财产作出如下界定:指包括电子邮件、网络帐号等能为人所拥有和支配的具有财产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受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包括在网络软件使用中所留数据、网游帐号、装备以及虚拟货币等。
至于无法用法律和规则解释的那些,或许可以借B站回溯纪念帐号制作过程的文章中的话来说明:帐号具有人的属性,它是一个人在B站这个社区里面的痕迹。纪念帐号的存在,让逝者家属知道,亲人之前生存的痕迹会一直被保留在这个地方;也让粉丝知道,自己心爱的UP主并不是突然“鸽”了,而是去了另一个遥远的地方。
“在由数字和信息组成的互联网上,看似虚幻的纪念帐号,成了一个很温情,很恒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