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一则构想,落成了今天惠及1.4亿民众的基础工程。12月12日,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的日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沟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不只是调水,其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开工,经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和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12年的艰苦奋战,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
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行七年以来,工程运行管理者遵循规律,科学调度,充分利用工程输水能力,向北方多调水、增供水,实现了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近100亿立方米的突破性进展,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数据,七年来,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494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从根本上缓解了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2020年、2021年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超过规划多年平均供水规模。
特别是2021年,面对特大暴雨袭击、新冠疫情反弹等多重挑战,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强化预警、预报、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准调度工程,实现中线工程年度调水突破90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21%。
当前,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不少北方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省作为南水北调最大的受水区,供水覆盖全省11个省辖市和41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2400万。未来一些非受水区如开封、商丘等地也有望用上“南水”。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北京水硬度降至120毫克每升
水垢少了,水好喝了……自七年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近5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北方千家万户,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随之增强。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奔涌不息的绿色生命线,守护着工程沿线亿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一名微博网友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反正自从喝南水,水垢是肉眼可以的少,明显水的硬度小很多”。一名烟台市民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烟台这座缺水的山东滨海小城也因南水北调工程受益多年。我们当地最大的门楼水库里储存最多的就是南水北调输送的黄河水”。
据悉,通过推进铁腕治污和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由于水质优良、供水保障率高,受水区对南水北调水依赖度越来越高。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毫克每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了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在河南,十余座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南水北调水已成为河南新乡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基本告别饮用黄河水的历史。
此外,据统计,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型“动脉”。2017、2018年山东大旱,东线一度成为保障青岛、烟台等城市供水安全的主力军,不仅为沿线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水和生产必需水,也成为了应对旱灾等极端天气的“救命水”。
综合效益拉动GDP增长
绿色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底色。2002年水利部编制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提出,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记者了解到,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东线、中线全面通水七年来,工程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
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六年回升,密云水库蓄水量于2021年8月23日突破历史最高纪录的33.58亿立方米……不难发现,工程沿线曾经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线正在形成。
水运关乎国运,水资源格局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不断探索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新路中,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倒逼传统企业升级、地方经济提挡,还努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形成了以工程为纽带的一批城镇和工业园区,织成了一张经济循环网,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方多地也探索进一步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盘活资源。
在2019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情况介绍的发布会上,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蒋旭光表示,“南水北调的综合效益非常巨大。”据国家有关权威研究机构评估,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
建设期间,东、中线一期工程参建单位超过1000家,建设高峰期每天有近10万建设者在现场进行施工,加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每年增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经济上看,南水北调首先保障了北方经济发展,改善了北方环境生态,其次,南水北调优化了北方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北方经济增长。再者,通过发展北方经济的方式,让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并提升了经济总量规模,激发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