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的公告,揭开了保险中介市场纷纷离局的现状。12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年初至今,各地银保监局已陆续注销近300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其中有2787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被注销,7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许可证被注销。而汽车类代理公司就超过了总注销数量的五成。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中介机构受市场规模下降和严监管的双重影响,短期的阵痛会出现“适者生存”的局面。随着市场不断升级,保险中介机构如果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将面临的是淘汰出局。
超2800家中介机构许可证被注销
一纸公告引出今年以来数千家保险中介机构对保险业务的“告别潮”。近日,江苏银保监局官网信息显示,江苏华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结合此前公告发现,该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的公司。
对于此次自愿退出市场,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常来看,原因一方面是经营问题,另一方面是合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去年12月8日,因存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的行为,江苏华为保险代理收到苏州银保监分局开具的两张罚单。
而这一告别保险中介业务的案例只是年初至今的冰山一角。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各地银保监局已陆续注销超280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许可证。其中有2787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被注销,7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许可证被注销。除此之外,还有21家在拟注销许可证行列。
“近年来,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注销数量都比较多,今年尤其多。”对此,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在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成本收益的变化导致保险代理业务对部分中小代理机构缺乏吸引力是保险中介机构大量注销的原因。
一方面是经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面临的违规风险加大。这也使得越来越多保险中介机构选择“默认”告别保险代理业务。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发现,许可证注销原因主要为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而被注销,为2457例,占比超八成。比如6月30日,广东银保监局注销中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1639家机构保险许可证,注销原因均为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在李文中看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有两种原因,一是市场压力使大量中介机构在许可证到期之后不愿意再申请续期,让其自然终止,这可能是主要原因。二是保险中介机构在许可证到期之后因为不满足监管要求申请续期未获批准。
同时他认为,保险中介市场的重整最终会使市场主体数量大大减少,大中型保险中介机构将成为市场的选择。
汽车类中介公司占据“半壁江山”
银行网点、4S店、旅游公司……作为连接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之一,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注销情况来看,其中1585家汽车领域保险中介的许可证被注销,占据总注销量的五成以上,旅行社类占比也相对较大,为9.41%。
许可证被注销的公司涵盖汽车服务、维修、销售等类别。如8月2日黑龙江银保监局官网显示,黑龙江龙江县金利汽车销售公司因保险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而被注销。北京商报记者就此联系黑龙江龙江县金利汽车销售等公司,其负责人均表示公司已经停止开展保险相关业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近三年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销量2018-2020年已经连续三年下滑。“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4S店关停退网。《2020-2021年度中国汽车流通渠道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共退出3920家4S店,平均一天退出超过10家。
上述保险从业人员表示,因为汽车销量的下滑,汽车类代理公司面临主业或保险业务经营不善的情况,比如保险业务无法盈利导致舍弃保险代理业务,及时止损。但也有可能随着市场回暖,保险业务会随时重启。
同时他表示,汽车类代理公司注销后,因为存在对监管的不了解,没有按流程退出,这就导致了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工商营业执照注销等原因而被注销许可证占比大的原因。
市场下行的同时,汽车类代理公司保险从业人员因能力不足等原因也会被“拒之门外”。李文中表示,汽车类代理公司中注销的主要是小型汽修厂,本身从业人员有限、人员素质有限、保险代理业务有限,很难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被迫退出市场。
升级服务、合规经营是阵痛期“制胜秘籍”
身边的中介机构纷纷离场的背后,受保险业市场下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及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管控严格的双重因素影响。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保险业保费收入3.9万亿元,同比下降1.4%;而财产险保费收入0.96亿元,同比下降4.14%。上述保险从业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保险中介机构较大程度依赖于保险业市场规模,而当市场规模降低了,保险中介机构规模也会在阶段内减少,阵痛期会出现“适者生存”的局面。随着市场不断升级,保险中介机构如果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将面临的是淘汰出局。
李文中也表示,保险中介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对中小保险中介机构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压力,今年保险业相对低迷更是增加了这份压力,而且监管机构也一直在引导保险中介机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监管文件相继出台。一大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出逃”在年初就有了预兆。今年1月,《办法》提出自实施后的一年整改自查期内,若保险中介机构不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不得经营保险中介业务。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彼时表示,保险中介中的中小兼业机构在保险代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上往往不如专业机构规范,更需加强监管。
在李文中看来,当前我国对保险中介机构的严监管一直在持续,而且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会仍然如此。同时他建议,保险中介机构应当遵循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内控和合规管理。
“监管、市场双重影响下,最终‘生存’下来的公司一定会形成自身的特色,比如说渠道有优势,可以真正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上述保险从业人员认为,随着市场不断优化,保险中介机构因市场规模下降等因素面临阵痛不会长期持续。
去年10月16日,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市场分析处处长王磊表示,“保险中介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上述保险从业人员认为,作为保险中介公司一是要取得客户信任,用户也会安心购买,不用担心被骗。二是为消费者提供从投保到理赔的一系列便捷服务。三是在保险科技领域加快步伐,比如智能投保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