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主打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在所有群体中,老年人又是健康问题出现最多的一个群体,于是,厂商们开始将目标瞄向细分的老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设计出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周围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的人群仍以年轻人为主,佩戴这些产品的老年人寥寥无几。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源于很多产品看起来功能强大,放在老年人身上却不实用,如何让老年人看清数据、读懂数据,如何让设备真正起到预警和保护作用,是厂商应该下功夫研发的方向。
消费者的选择
“您有给家里的老人买可穿戴设备吗?可以测血压、测血氧、测心率的那种。”
在一个随机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向几位还比较年轻的消费者提出了这个问题。
周先生明确表示不会给老人买这样的产品。“健康类的监测还是去医院比较靠谱,就凭一个小小的手表、手环,就能测出判断老人的健康情况,我认为不太靠谱。”
“我自己之前买过一块智能手表,有各种监测健康数据的功能,没戴多久就放家里积灰了,因为要读取那些数据,必须下载一个该品牌的APP,还需要手表和手机蓝牙连接,程序太繁琐了,我自己都嫌麻烦,更别说家里的老人了,所以一直都没买,平常还是定期去医院体检。”李女士说道。
还有两位消费者已经给家里的老人买过类似的产品,但对于实用性,他们都表示“一般”。
张女士透露,自己给父亲买过一块智能手表,希望能时时了解到他的健康情况,但是手表的尺寸比较小,父亲年纪大了,视力下降,经常看不清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如果和手机连接,操作又比较繁琐,年轻人用起来还行,老人家实在记不住那些步骤。
还有一位王先生称,年初给爷爷买了一个智能手环,自己提前在手机上下载好了App,并连接好两个产品,只是那些关于血氧和不太熟悉的指标,家里人都不太懂数值应该在多少才是正常、相关数据又代表什么,所以这个手环对于爷爷来说基本就是“鸡肋产品”,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使用情况如何
如果说普通的可穿戴设备不太适合老年人群体,那么,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可穿戴产品如何呢?
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产品,除了像血压、心率、睡眠等数据的监测外,多以健康预警为主。比如,雪扬科技的安顿预警手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并建立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先兆病理、肿瘤风险评估等多个疾病预警模型,实现对用户的持续健康评估、分析、预警、干预,为用户提供健康监测及管理、疾病风险预测及预警等人工智能健康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老年人智能手表”“老年人智能手环”这样的字眼,发现这类产品不在少数,用户的评价褒贬不一。
“手环收到了,挺好用的,是儿子买来孝敬我的。这款仪器测血压心率挺准,我锻炼前测的心跳是正常的,锻炼后测的心跳加快了不少,还有血压都挺准的,具体的分析很专业,定位也很准,东西确实很好用。”一位消费者在某“老人健康预警手环“的评论区对这款产品赞不绝口。
而在一款名为“爱牵挂”的老人智能手表评论区,有消费者这样评价道:“不得不吐槽一下,从收到这块手表开始,几乎每项操作都要卡壳,所有的设置都不人性化,特别艰涩不好操作。为了这块表,要专门下载一个App,关注公众号,设了亲情号还不行,App需要设置一样的亲情号码,两边还得手动同步,各种作用不能整合,特别麻烦。给老人定位,买个定位器比这好用多了。”
在另一款老人智能手表评论区,有消费者称,该产品定位不是太准,有时候会差出一条街,且需要五分钟左右才能重新定位一次,每次定位大概要半分钟到一分钟。“并不像手机导航定位那样跟着人的移动而移动,是一个大点一个大点地跳。来电声音不是特别大,老人要把手举到头边才能听清。”
设计有待改进
近年来,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6-202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7.8%,其中,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632.2亿元,同比增长21%。
然而,就像上文中消费者反馈的那样,不少可穿戴设备的操作流程复杂,直接劝退了中老年人,本来就是为了监测老人健康指标的产品,却让老人们被层层程序卡在门外。
雪扬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市面上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用户群体均以年轻人为主,较少企业专注于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可穿戴设备,目前较为主流的可穿戴设备主要以监测体征数据为主,但专业性较强,与老年人的知识水平与使用习惯相悖。例如心电、血氧等数据的监测结果很难被老年人读懂,知晓自己的健康应该如何管理。
那么,如何改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才能让这些产品真正在健康方面起到守护作用呢?
Vivo软件战略总监曹宇琼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来vivo移动终端将持续在屏幕显示、音频控制、屏幕触控交互、语音交互、远程辅助、应急应用六个方面投入信息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为进一步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而努力。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连接App才能使用这一点需要改进,老年人对App使用不适应,这个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如果能绑定微信这样常用的产品,可能会好一点。
而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多以预警为主,却缺少防护型的设备,比如防摔倒的安全气囊,就算有,防护率也并不高。健康方面马虎不得,厂商们应该加大这块的研发。
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