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而“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技术赋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创新突破,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企业开始探寻全新发展模式,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正随着“双碳”目标加速推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它们又将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红星资本局专访大数金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数金科”)CEO孙强,试图从中了解数字科技企业将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传统工业低碳化发展。
数字科技赋能传统工业低碳化发展
大数金科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以数字科技助力产业低碳化发展,为工业、制造业这类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大数金科针对钢铁企业中的等级检测、质量检测等低效环节,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慧眼AEYE智能检测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钢铁企业废钢采购环节得到充分应用。
孙强向红星资本局详细介绍了这套系统,“慧眼AEYE充分运用三维成像非接触式测量与机器视觉的前沿核心技术,结合光谱成分分析,废钢识别准确率达95%,废钢定级精度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它以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代替人工,解决了以往人工进行废钢定级时风险高、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
大数金科智能检测系统
据孙强介绍,废钢是电炉炼钢主要原料,而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废钢。钢铁企业通过应用“慧眼AEYE”,能够从源头优化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原料结构,将逐步改变废钢采购的行业生态,为钢铁企业低碳化发展带来全新方向。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国家发改委在今年7月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可见,智能化的废钢识别技术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大数金科针对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这类碳排放“大户”,推出了“和碳”低碳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控、分析、预警。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字科技、信息化技术收集企业所有的碳信息,再进行碳的精准核算、环节跟踪以及碳资产管理,从源头设计、制造过程、产业运营三个维度出发,利用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企业从设计生产到经营的全流程降碳。”孙强介绍,目前这项服务已落地山西、宁夏等地的多家钢铁企业。
四川数字科技企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自从国家“双碳”政策发布以来,四川作为资源大省,在实现“碳中和”方面也不断加快脚步。今年4月份,四川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碳中和推广方案,今年7月份,四川省国资委印发《关于省属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
孙强认为,相关政策是对四川企业低碳化发展释放的积极信号,同时也鼓励了低碳数字科技企业在四川的落地发展,展现了四川各级政府实现“碳中和”的决心,这也是四川实现低碳数字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政策优势。
同时,他还表示,四川发展低碳数字化具备独特优势。四川在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在全国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已基本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体系。
当前,正是工业、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类高耗能企业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孙强认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并不矛盾,数字化技术将会是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一个必备路径和必要工具,数字化技术将助力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孙强分析,随着“双碳”政策深入开展,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成本结构的大力调整,二是产业生态平衡的调整。他认为,“作为数字科技企业,身处变革之中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学习低碳化发展的本质逻辑,争取在产业生态平衡调整中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谈到大数金科未来发展规划时,孙强告诉红星资本局:“我们将持续探索研发,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运用精准化、精细化的科技赋能工业与制造业低碳化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谭欣迟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