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拉夏(603157.SH,以下简称:拉夏贝尔)被申请破产清算一度冲上热搜。凭借破产消息带来的热度,拉夏贝尔的淘宝直播间意外走红。据相关报道,拉夏贝尔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从几万人一路上涨,并一度收获超60万的观看量。
暂且不论这一热度是否能让拉夏贝尔“起死回生”,其从一家被誉为“中国版ZARA”的服装公司,到如今站到破产边缘,拉夏贝尔的经历令人唏嘘。事实上,据银柿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以来,A股已有三家上市公司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除拉夏贝尔外,还包括蓝盾股份(300297.SZ)、*ST腾邦(300178.SZ,以下简称:腾邦国际)。
或是激进并购,或是盲目扩张,上述三家上市公司从风光上市,到被申请破产清算,大体都走在这两条“钢丝”之上。
腾邦国际:票代巨头的陨落
成立于1998年的腾邦国际主营旅游、机票、差旅管理和金融服务,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旅游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航空客运销售代理服务和旅游服务。
“中国过去有十万家机票代理,只有腾邦国际一家成功上市,这在票代圈几乎成了神话。”2018年12月份,在一次活动峰会上,腾邦国际的一位高管如是说道。
然而,令不少投资者始料未及的是,此后,腾邦国际的“神话”迅速破灭,公司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到2021年第三季度末,腾邦国际已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2021年1月份和4月份,腾邦国际接连收到法院文书,遭债权人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过于激进的收购,或是腾邦国际走向资金链断裂的“诱因”之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 年,腾邦国际合计发生了对价近20亿元的收购,其中,金额最大的是对深圳市喜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收购,对价合计超过11亿元。
然而,数十亿元的收购并未给腾邦国际的净利润带来多大提升。2013年全年,腾邦国际的营业收入为3.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1亿元;到2018年,腾邦国际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十数倍的增长,达48.86亿元,净利润却仅为1.6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旅游业务之外,腾邦国际还涉足了金融小贷业务。2012年,腾邦国际创立小贷公司融易行,并于2013年开始小额贷业务。同花顺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腾邦国际的金融服务业务占毛利的比重在30%~51%之间。
无论是不断并购,还是金融业务,腾邦国际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公司的杠杆也一步步加码,其资产规模从2013年年底的13.97亿元飙升至2018年年底的92.54亿元,相应的,公司的负债规模从2.51亿元增长至60.4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从0.7亿元暴增至34.24亿元。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金融去杠杆推进,腾邦国际的流动性危机也逐步显现。2019年8月,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2.17亿元BSP票款到期未能清偿,国际航协终止了与公司及部分子公司签署的客运销售代理协议,并取消上述公司的国际航协认可客运代理人资格。此外,腾邦国际的对外收购也出现“爆雷”,2020年4月,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深圳市喜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拒绝配合公司及年审会计师对其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现场审计工作,公司对喜游国旅已失去控制。
目前,腾邦国际及其控股股东已双双向深圳中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截至11月29日收盘,腾邦国际报2.49元/股,总市值15.25亿元,较历史高点缩水超过95%。
蓝盾股份:曾将产业并购作为长期战略
定位为“智慧安全领导者”的蓝盾股份主营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然而,蓝盾股份自身却出现了“安全”问题:2021年7月,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债务为由向广州中院申请破产清算。
蓝盾股份由柯宗贵和柯宗庆兄弟于1999年创办。2012年,蓝盾股份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然而,上市次年,蓝盾股份的净利润便出现负增长,降幅近45%,同时,蓝盾股份在当年的年报中提到,公司管理层明确把产业并购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之一。
自2014年起,蓝盾股份一头扎入并购之路。据同花顺iFinD数据,蓝盾股份自上市以来并购的交易金额超过20亿元。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则数并购华炜科技、中经汇通和满泰科技。
2014年11月,蓝盾股份以3.9亿元的价格购买电磁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华炜科技的全部股权,其中3.12亿元通过向华炜科技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进行支付,其余7800万元通过现金进行支付。这次并购在蓝盾股份账面形成了1.89亿元的商誉。2015年,蓝盾股份将华炜科技正式并表,同年业绩数据开始“起飞”,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涨幅超过90%,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2015年9月,蓝盾股份又以11亿元的价格购买中经电商、汇通宝100.00%股权。据公告信息,11亿元中的9.35亿元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另外1.65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蓝盾股份将中经电商及汇通宝于2016年纳入合并范围,当年实现营收15.74亿元,增幅57%,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增幅170%,中经汇通及汇通宝当年实现净利润1.46亿元,贡献了集团约45%业绩。2016年12月,蓝盾股份再有动作,公告称拟支付5.82亿元现金收购满泰科技60%股权,进军“水行业”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域。
“买买买”让蓝盾股份尝到了甜头。2014年到2018年间,蓝盾股份并购的上述公司全部精准实现了当时并购时的业绩承诺,同时也贡献了集团层面的亮眼业绩,归母净利润由2014年的3500万元涨至2018年的3.98亿元,营收规模由5.25亿元扩大至22.82亿元。
然而,2019年,中经电商、汇通宝业绩承诺期结束后,业绩突然变脸,蓝盾股份并购带来的隐患开始暴露。当年年报披露,因中经电商及汇通宝经营状况不佳,造成蓝盾股份的电商运营服务业务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加上公司计提商誉和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2.9亿元,最终导致了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2019年全年,蓝盾股份的现金净流出达到了9.61亿元,期末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总额达到4.98亿元,审计机构在年报中也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表示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蓝盾股份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作出了不少尝试,包括和多家金融机构洽谈债务展期和债务重组等。还于2020年10月与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取得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在股权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方面的支持,但据今年三季报数据,情况未见明显好转。
记者致电蓝盾股份方面询问关于与叙州区人民政府的合作进展情况,为何距离达成合作意向已经近一年时间,但2021年以来公司的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公司回复称已经有很多进展,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具体进度信息以公告为准。
拉夏贝尔:从近万家门店到亏光净资产
11月22日,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获悉,有3位债权人以拉夏贝尔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等为由,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书》,要求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作为曾经的国民级品牌,从诞生到拥有近万家门店,拉夏贝尔用了17年,而从一年营收百亿元到被申请破产清算,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
2001年,商人邢加兴创立了日后的国民级品牌,拉夏贝尔。据相关媒体报道,拉夏贝尔的腾飞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彼时,在全国零售业遭受重创之际,邢加兴带领拉夏贝尔逆势加大马力生产,非典结束,国内迎来消费狂潮,邢加兴和他的拉夏贝尔一战成名。
2007年,拉夏贝尔取得新宝联3000万元投资,2009年、2013年,拉夏贝尔分别获得联想、高盛的投资,并于2014年港股上市。在资本加持下,拉夏贝尔采用了“多品牌、直营”战略大举开店,据公司披露,自2014年年底到2016年年底,两年时间,拉夏贝尔的门店数量增加了2020家。
2017年9月15日,拉夏贝尔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国内首家A股+H股上市的服装公司。A股上市后的11个交易日,拉夏贝尔共收获10个涨停,股价合计上涨210%。
彼时,恐怕没有投资者能够预料到,上市不足半个月,拉夏贝尔的股价就已来到历史巅峰,随后的4年里,拉夏贝尔陷入漫长阴跌,截至11月29日收盘,报2.35元/股,总市值12.87亿元,较最高点跌超90%。
事实上,对于拉夏贝尔来说,2017年可算是其最后的“辉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共有实体门店9448家,接近万家。同时,2017年,也是拉夏贝尔隐患暴露的一年,数据显示,拉夏贝尔当年实现营业收入89.99亿元,同比增长5.24%,同比增速创下2013年以来新低;实现归母净利润4.99亿元,连续两年同比负增长。
2017年,也是拉夏贝尔最后一次全年盈利。2018年,风云突变,拉夏贝尔出现首次年度亏损。在18年的年报中,拉夏贝尔指出,公司当年经营结果未达预期,既有外部市场环境的因素,同时也反映并暴露出公司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方面前期准备尚不够充分,应对举措还不够及时。
综合来看,导致拉夏贝尔首次出现年度经营亏损的原因,除了终端销售下滑、毛利率下降等,公司的“多品牌、直营为主”业务发展模式难辞其咎。直营模式下,固定成本费用支出过高,一旦销售增长乏力,拉夏贝尔的盈利水平就要大幅下降。此外,拉夏贝尔部分自有及投资合作的品牌处于培育期内,需要公司投入较多的经营资源,也拖累了公司利润水平。
在2018年的年报中,拉夏贝尔曾指出,公司后续必须加快转型调整步伐,聚焦产品力提升、渠道布局与模式调整、资本结构优化、投资项目运营改善等方面。
虽然拉夏贝尔在后续两年不断缩减门店数量,但沉疴难起,公司在盈利方面终未见起色,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从2018年到今年前三季度,拉夏贝尔合计亏损了44.55亿元,硬生生将净资产亏成了赤字。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拉夏贝尔的净资产为-8.96亿元。
关键词: 2021年,这些上市公司被 "债主们 "申请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