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海兰信(300065.SZ)收到监管关注函。
此前的11月21日,海兰信曾在投互平台集中回复称,公司的海底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元宇宙业务的相关支持,不过,海兰信数据中心业务的合作伙伴光环新网(300383.SZ)却表示,其尚未涉及元宇宙业务,两家上市公司对于元宇宙的看法不一。对此,深交所要求海兰信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蹭热点、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海兰信是一家主营海洋观探测仪器系统以及智能船舶系统销售与服务、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又称:船用黑匣子)和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等。海兰信是“国防军工”板块一员,公司产品已应用到包括“辽宁舰”和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内的各类舰船上。
海兰信的净利润近两年均呈下降态势,2018年到2020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1.03亿元和0.57亿元,同比增长2.19%、减少2.43%和减少38.76%;三年营收则相对平稳,分别为7.7亿元、8.12亿元和8.71亿元,变动均在10%以内。2020年度的研发费用约3900万元,同比增长26.65%,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400万元,同比增长44.95%。今年三季度营业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7.85%,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减少74.48%,销售毛利率为33.42%。
海兰信所指的海底数据中心 (Underwater Data Center)概念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8年,微软公司成功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的海底部署了一个数据中心。据微软官网的信息,他们认为,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海岸120英里以内的区域内。通过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域中部署数据中心,数据可以在很短的距离内到达沿海社区,从而支持快速流畅地上网、视频直播、游戏以及其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
海兰信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首次将海底数据中心作为新业务披露。彼时,公司称,海底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海底数据中心与海水进行热交换,利用巨量流动海水对IT设施进行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且对岸上土地占用极少。公司还在2021年中报中表示,UDC相比IDC(传统数据中心)有三大优势:节能高效、产能扩张高增长低成本和低时延。
在2021年中报中,海兰信宣布与光环新网,即前述提到的合作伙伴,新设UDC合资公司海南数字丝路科技有限公司,海兰信的子公司认缴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 ,占注册资本60%。截至2021年年中,海兰信的海底数据舱中试基本完成,UDC海南示范项目已完成与海南省国资委和海南信投关于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数据中心与元宇宙是否有关?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银柿财经记者表示,元宇宙是基于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的新概念,数据中心及算力的确属于元宇宙建设的基础设施。沈萌进一步指出,关注函的要点在于,虽然数据中心可以支撑元宇宙发展,但未必所有数据中心都是为元宇宙系统服务,如果不是的话,就存在蹭热点的嫌疑。
记者注意到,在关注函中,监管层亦要求公司对UDC合资公司的业务模式、开展情况及出资双方的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股价方面,海兰信自11月份以来股价一路拉涨,11月24日收报19.16元/股,总市值达到119.10亿元,相比11月初上涨超过1倍。公司曾于11月5日公告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关于海底数据中心的进一步描述或助力股价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海兰信在2020年年报第二页即提示了公司的新业务转型风险:“由于项目建设的海域、海底复杂性,涉及的系统多,跨度大,多专业领域集成对项目成功带来一定风险。同时,项目涉及施缆、布放、海底高压接驳等海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受海洋环境影响大,存在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工期延后的风险。”本次海兰信将如何回复监管的关注函,海底数据中心到底是概念炒作还是确能带来生态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