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频量化交易引起了市场很高的关注度,大量资金在进行高频量化交易,说明高频量化交易有利可图,但也有观点认为它们会导致其他人亏损概率增加。本栏认为,这其实是一场电脑与人脑的较量,在高频量化交易面前,散户是首要被“收割”对象,随着高频量化交易的发展,A股的去散户化进程会进一步提速。
学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两个分支,一个是面向网络的无限互联,其中有区块链、元宇宙等诸多概念;另一个方向就是极高速的计算,其中的概念主要有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以及机器人等领域。那么,高频量化交易正是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金融领域的最强应用。
量化交易不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不看公司未来有什么项目投资,只是根据交易规则进行大剂量的计算,寻找到无风险或者极低风险的操作,用尽可能多的资金参与交易,然后获得利润后快速出局。
例如量化交易会去实时计算上证50成分股按照权重配置的价值,然后再去和上证50ETF基金、上证50股指期货、上证50股票期权的价格进行比较计算,一旦发现它们之中的某个品种出现价格异动,电脑就会快速出击。例如上证50ETF出现突然拉高,那么电脑就会瞬间下单买入50只成分股股票,同时卖出50ETF基金,等到两者的价格回归合理,要么是50ETF基金价格回落,要么是50只成分股价格上涨,总之当这个差价不再存在的时候,电脑会自动下单全部反向买回,然后获得并不很高的无风险收益。
但是量化交易之间也有竞争,所以这个预期收益率水平会越来越低,因为你追求1%的利润,人家在0.8%的时候就率先出手,结果你的1%永远也等不到,当预期利润率越低,满足条件的交易机会也就会越多,然后量化交易越来越多,这就成了高频量化交易。
后来不仅仅是在套利上,专家系统也开始分析投资者的行为,例如它会学习那些短期大涨股票在启动前的特征,然后不断寻找类似的品种买入,并在投资者跟风买入的时候卖出。
于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感叹,自己追涨停板,本来封得好好的,突然莫名其妙就有一个大单把涨停板打开,然后股价一路下跌,这其中或许就有量化交易的身影。
当然,更高级的专家系统还会研究并自我刷新投资者会在什么情况下追涨买入,然后会提前布局并模拟出这种环境,等待投资者追涨时把股票卖给投资者,然后从中获利。可以说,这种高等级的专家系统不断学习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然后通过这种交易习惯诱骗投资者上套。本栏认为这种交易策略事实上已经构成了操纵股价,但是它们往往快进快出,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建仓行为,所以很难被认定。
本栏认为,高频量化交易的主要客户就是用人脑交易的普通投资者,如果投资者不采用长期价值投资的做法,而是频繁地进行短线交易,那么极有可能被高频量化系统反复剥削,最终总以为是自己运气的问题,殊不知你正是被人家猎杀的对象。(作者: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