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A股上市银行中报“收官”,各行绿色信贷业务投入情况也开始显现。北京商报记者9月1月梳理发现,不少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透露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各家银行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除绿色信贷外,绿色债券、绿色品牌等一系列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业务也频频显现。
在40家银行披露的半年报中,有24家展示了绿色贷款余额情况。从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有3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工商银行绿色贷款投入位居首位,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达2.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6.21%;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1.76万亿元和1.57万亿元,增速达16.4%和16.65%。
股份行、城商行也加大了对绿色贷款的投入力度。例如,2021年上半年末,招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2387.43亿元,较年初增加301.55亿元,增幅达14.46%,占该行贷款总额的13.15%。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绿色贷款规模为312亿元,较年初增加50亿元,增幅达19%。
而放眼全行业绿色贷款投入情况,来自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各项贷款新增13.5万亿元,主要银行绿色信贷增加超过1万亿元。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在国家倡导“双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以及相关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各大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向生态经济、智能经济以及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上半年绿色贷款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对于国家经济转型起到了更好的金融资源支持。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银行业掀起了绿色金融投资热潮,尤其是今年6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发布后,银行更是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绿色金融布局行动。
“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继续加速,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政策的推动。‘双碳’政策下,绿色债券作为创新品种,将在债券注册制发行制度下得到更大的发展。预期绿色债券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尤其是ESG投资逐步纳入投资体系中后,大量资金对符合发行绿色债券的公司更加青睐,这也会鼓励绿色债券本身的发行。”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分析道。
王红英也表示,绿色债券规模的增加实际上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一种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债权融资方式。长期来看,绿色债券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会成为未来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双碳’政策下,环保、减排是未来长期的确定性趋势,金融机构普遍认识到加大绿色金融业务的投入是绕不过去的。”陶金表示,及早介入相关业务的银行若能够持续积累业务经验,是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和专业技术壁垒的,进而能够获得长期的业务发展。
不过,陶金同时也提到目前银行服务绿色金融方面依旧存在着难题。他表示,当前大多数银行尚未形成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业务指导原则,很多银行并不熟悉这一业务,不熟悉环保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太具备绿色债券发行业务经验和投资研究能力,因此银行面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求,存在畏难情绪,这需要从发展战略层面全面地加强业务部署和各方面资源投放。
对于银行持续赋能绿色金融,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部需要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同时要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合理分配绿色资源配置,完善绿色金融风控体系。此外,提升绿色项目定价能力等也很重要。(作者:孟凡霞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