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携程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之前,已有阿里、网易、京东、百度、新东方等多家企业二次选择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汽车之家、哔哩哔哩等成功回港二次挂牌,拼多多、好未来等一批在美上市企业即将赴港二次上市的意向消息也接连传出。
这些中概股,大多体量巨大,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甚至部分“重量级”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前列。这些曾经的纳斯达克弄潮儿,为何选择此时集体回归?未来的独角兽们,又会作何选择?
中概股回港或加速
2021年4月16日,携程集团发布公告称,香港IPO最终发售价均确定为每股268港元,将通过香港上市净募资83.3亿港元,面向散户部分获得17.8倍超额认购。此波赴港上市完成速度之快,是很多人此前所没有想到的。
港交所为中概股回归打开了便利的大门。2018年4月份,港交所启动了25年以来的最大机制变革,推出AB股制度改革。2019年11月份,阿里顺利赴港二次上市,创纪录的募资额、庞大的交易量震惊资本市场,掀起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风潮。
当看到阿里回港二次上市取得了巨大成功时,多家中概股公司开始瞄准回港上市。2020年6月份,京东、网易两大互联网巨头纷纷仿效,随后宝尊电商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继阿里、京东、网易后的第四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10月底,新东方也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2021年,由汽车之家和百度打头阵,快速完成了回港二次上市事宜。哔哩哔哩(B站)也随后在港如愿完成二次上市。
据统计,2019年11月份至今,港交所吸引阿里、京东、网易、百胜中国、中通快递、华住集团、再鼎医药、宝尊电商、B站等超13家中概股回归二次上市,合计募资额达2820.08亿港元(约合2366.32元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京东、宝尊电商、中通快递、万国数据、百度集团、B站七家以同股不同权架构在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外部压力、制度便利和聚集效应将共同推动更多中概股回归。中概股在2021年还将加速回港上市进程。
上市周期以天计
“在这次中概股回归的热潮中,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在港交所上市,流程简单、便捷,为企业提供便利。”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和环境,同时港股是全球资金布局,对大市值公司有较强的容纳性。”
对于符合条件的中概股而言,它们的回归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港交所修改了部分规则,创建“绿色通道”,简化流程,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打开了一道便利的大门,以空前的力度吸引了全球大量企业赴港IPO。
从提交初步招股文件到登陆港交所,阿里只用了8个工作日的时间。百度和汽车之家本次上市行动也极为迅速,从上市消息公开到登陆交易所,前后不过短短两周。而百度的上市也仅耗费了10个工作日。
今年4月6日,携程向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了初步招股文件,其完成上市工作用了9个工作日。
“提交申请,经过聆讯,进行路演招股,基本就可以安排发行,此次中概股回归上市根据路径的不同,时间也不相同。不过总的来看,此次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相对流程简易更有利于通过内地与香港的投资便利化通道,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多地上市可以让企业增加流动性。从资本层面来看,第二次上市可以选择IPO,也可以选择介绍上市,但前者会同步融资,后者只是可以让股票交易。”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中金浩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丁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交所修改的上市规则条件相对放宽,取消了对采用同股同权架构的公司需属创新产业的限制,以吸引优质传统行业,但同时也设立了门槛,不过规模较大的中概股还是相对具有优势。同时,在港交所上市流程透明度高、效率高,是个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再融资扩大现金流,对正在高速扩张、投资并购的大体量的互联网企业很有诱惑力。”
实际上,这并非中概股第一次出现集体“回家”浪潮。早在2010年前后,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掀起热潮,仅2010年就有超过40家中资企业赴美IPO,然而如此大规模的上市引来了做空机构的围猎,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中概股退市。2015年,包括当当、完美世界、奇虎360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选择回归A股。
与上轮在空头猎杀之下“被迫回归”不同的是,本轮中概股的回归更多是市值较大的中概股选择赴港进行二次上市,以相对便捷的方式,获取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然而去年4月份,瑞幸咖啡自曝造假,犹如向中概股扔进一颗炸弹,引发信任危机,海外市场对中概股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警惕,中概股在美再次面临做空危机。业内人士认为,中概股的二次上市也是分散风险、未雨绸缪的选择。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不乏优秀个股,但市值大多处境尴尬。在融到更多资金增强资金储备的同时,二次上市有利于市场对企业进行价值重估。新估值往往更加合理,也可以获得更多再融资机会,有助于公司业务开展。港交所政策风险也相对可控。二次上市,可以让正在扩张中的企业,兼顾短期融资和长期分散风险。”沈萌表示。
谈及中概股二次回归,网络舆情分析师葛甲认为:“中概股回港上市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收紧中概股财务披露制度,导致大部分中概股上市地位可能存在不可测风险,它们需要做多手准备,不过双重上市意味着监管成本将倍增。”
二次上市浪潮持续涌动
虽然互联网巨头赴港二次上市已经获得巨大成功,但在这波回归、即将回归或有意回归的企业中,亏损者大量存在。
难以自我“造血”一直是困扰B站的难题。沈萌认为,如果B站不能早日解决商业化问题、突破盈利困境,二次上市也未必意味着其可以获得理性的估值,甚至可能引发信用危机。目前,从13只完成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走势来看,要实现价值重估难度不小。
随着疫情发生,携程业务也遭受重创。公开资料显示,疫情发生后,携程在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的净营收分别仅有47亿元及33亿元,甚至直接导致携程回港二次上市的进程放缓了一年多。携程年报显示,2020年,携程集团全年净营业收入为183亿元。若不计股权费用报酬,携程集团2020年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携程的亏损主要是由于疫情造成的,2020年旅游业陷入困境,国内及国际的旅游限制产生了收入下滑。随着全球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携程业绩也会慢慢恢复,预计到今年底回归正常。中概股在美股市场普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携程也有意通过二次上市实现价值重估。不过,其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看后续业绩表现。”
而对于“不差钱”的百度、阿里等巨头而言,大量研发投入和扩张,让它们必须多腿走路,储备资金。根据百度本次招股书,其计划募集资金的50%用于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40%用于发展移动生态。
在人工智能领域着重发力的百度,想要在高科技领域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大量的资本投入必不可少。
金融科技专家、阿里MVP马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二次上市只是资本运作,不会对运营模式产生影响,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和资金储备的竞争。如果能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相信任何一家在扩张中的企业都不会拒绝。”
“中概股回港上市,虽然企业融资渠道和股东结构有所改变,但融资环境更为宽松。这也与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有关。港交所制度改革的推进,给中概股回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过企业更需要练好‘内功’,否则无论在全球哪个资本市场都不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本次回归潮中,不少公司都锁定港股,变化背后是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近年来,从搜索引擎、电商、AI到共享经济等,中国新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新经济企业也越发成熟,部分巨头已在全球市场的角逐中展现出竞争优势,在二级市场获得高度关注。
新经济的地位空前提升,而承载它们梦想的资本市场也在快速革新。
港交所此次为中概股的回归大开便利之门,便体现出香港股市积极“拥抱”新经济的决心。中概股的回归将改变香港市场传统行业市值占比高的状况,新经济有望替代金融地产等传统板块,成为未来港股的新主角。
回港二次上市浪潮还在持续涌动,顺势而为不一定是妥协,可能是新生。
关键词: 携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