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3日,今年已有8只ETF基金清盘,创下历年之最。此外,截至11月底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11.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成为最为闪耀的投资主力。
2020年的权益爆款大战将近尾声,对于尚未能在年内有爆款出炉的公募来说,抓紧时间发行产品似乎就是它们惟一的选择,近期正在积极发行固收产品的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12月14日,兴业基金新发了一只“聚”系列典型“固收+”混合基金——兴业聚申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代码:A类:010781,C类:010782),由基金经理腊博亲自挂帅。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业基金在内地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位居第24位,是前三十位头部公募中极少数没有出现权益类产品发行爆款的公募基金。作为银行系公募基金,兴业基金的发展基本以求稳为主,同时可以利用银行在固收领域的渠道壮大固收产品规模。”
缺乏爆款业绩中庸,经理团队存在短板
截至今年3季度末,兴业基金总资产虽然排名第24位,但非货币资产规模却排在第28位,较上一季度末后退两位,这种说明其在爆款权益时代的发展遭遇到了阻力。
兴业基金今年发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只有3只。兴业优势产业两类份额为5.87亿份,而兴业睿进虽然相对较好,但两类份额35亿份的合计规模离通常50亿的爆款门槛仍有差距,而7月中旬成立的固收类新品兴业稳泰66个月定开,成为年内发行新品的惟一爆款,募集份额近79亿。
目前兴业基金存续的权益类基金单只规模均不到15亿,暂居首位的是兴业聚盈,规模也仅为12.37亿元。
对比来看,兴业基金债券类产品规模基本上都维持在10亿份以上,尤其是三只货币型基金的规模,更是超过了200亿份,成为其全部公募产品规模的“中流砥柱”。
除两只权益类基金年内的涨幅超过50%外,其余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的涨幅仅在20%以内,尤其是灵活配置型基金兴业聚丰的年内净值增长率仅为2.78%。
同样,兴业聚鑫今年的净值增长率也只有13.69%;而非“聚”字开头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中,兴业成长动力年内最新增长率为28.51%。
兴业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多数为低风险的灵活型基金,基金契约严格限定了股票仓位的占比,在今年一季报时,基金的股票仓位还约为18.12%,二季报时已升至46.86%,三季报时升至91.03%。从仓位变化来看,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有失偏颇。
在整体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和业绩中庸的背后,实质问题是兴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团队存在短板。首先是腊博,2016年由他所掌舵的兴业聚利凭借年度29.85%的净值增长率拿下年终状元,但此后连续两年,该基金在二级市场走牛的行情中收益排名大幅后退,而腊博本人也于2018年9月10日卸任。
目前,除腊博外,兴业基金管理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大约有刘方旭、冯烜、高圣、腊博、邹慧等,冯烜任职时间最长,超过五年,但目前所管理的4只产品在三季度末的规模仅为15.60亿元,产品的年内回报也都在40%左右。
考虑到今年此前所发两只主动权益未能成功跻身爆款行列,兴业基金在年内所剩时间无几的前提下,只得将第三只主动权益的新品让新人邹慧挂帅。
“重债轻股”明显,主动权益产品线缺失
兴业基金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主动权益类产品线布局,年内新发三只产品都属于全市场覆盖的基金类型。
兴业基金今年以前成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原本应该在特色主题产品领域寻求突破,但目前兴业基金的这类产品仅有兴业国企改革和兴业安保优选两只,缺乏了机构通常抱团的医药、科技、白酒、新能源等主题,而这一类主题往往是去年以来首发新品时容易吸金的品种。
聚焦两只主题基金产品国企改革和安保优选,两只基金投资约定相去甚远:国企改革是精选国企改革主题的相关证券进行投资,而安保优选则是重点投资于与安保优选主题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两只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均是刘方旭一人。
两只基金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风格漂移:国企改革的重仓基本是以消费为主的核心资产一统天下的画卷,三季度时基金经理对中国中免、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持仓占比均突破8%,而安保优选则是悉数重仓科技成长类的小盘风格股票。
在这种名不副实的前提下,兴业似乎是以一种取巧的方式来绕道拥抱二级市场的热门板块,这种改变主题的抱团操作还是在今年有所收效。
但值得担忧的也正是这种袖珍盘的状态下的单一重仓,一旦抱团行业出现高位调整机构竞相出逃,则两只产品的单一重仓或许会引发净值大幅波动。
这种“创新”上的缺失或许也跟兴业基金权益类产品的清盘遭遇有关,毕竟作为不以权益见长的银行系公募来说,公司高层或许还是希望“小心驶得万年船”。
今年10月30日,兴业基金发布公告称,兴业量化精选混合自10月31日起进入清算的程序,在同行业公司中份量颇重的量化产品在兴业基金已经谢幕。
根据三季报,仅三只货币基金兴业安润B、兴业稳天盈货币B、兴业鑫天盈B的合计规模就达940亿份上下,几乎占据了其规模的半壁江山。
在外界看来,由于整体固收的规模庞大,兴业基金的发展似乎一直给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印象,但即便是靠余额宝衣食无忧的天弘基金也在极力谋求权益类产品的突破,兴业基金发展重心的转移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投研观察》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 兴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