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下称地方新增债)发行接近尾声。
根据wind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新增债累计发行4.3万亿元,占全年发行任务(4.73万亿元)比重约为91%。财政部此前要求各地10月底前力争完成债券发行任务,市场普遍预计地方基本能完成这一任务,10月份预计将有4000多亿元地方新增债发行。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地方新增债券发行呈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发债规模创新高,2021年或依然维持高位
在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前所未有冲击的一揽子逆周期调节政策中,加大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规模以稳投资补短板是关键一项。
2020年地方新增债规模高达4.7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55%,发债规模创历史新高。如果考虑到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实际转给地方政府使用,这一规模更高。
为了尽早发挥债券资金效应,今年地方新增债早在去年底提前下达,这使得虽然规模大,但发债速度依然较快。
2020年前三季度,地方新增债发行4.3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发债规模增长41.6%。
按照惯例,2021年地方新增债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提前下达至地方。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考虑到经济稳步恢复以及防控债务风险,2021年地方新增债规模依然维持在4万亿元以上的高位。
不过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快速攀升,地方债余额远超国债余额,财政部官员预计地方政府债务率很可能于今年年底进入国际通行的100%~120%警戒区间,政府债务风险正在逐渐增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如何确定一个最优地方举债规模成为决策层关注的问题。
亮点二:发债利率总体平稳,期限继续拉长
受益于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财政部控制发债节奏,央行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性支持,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总体平稳,有利于减轻政府融资成本。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自年初(3.5%)呈现下降趋势,一度低于3%,5月份之后略有上升,9月份平均发行利率约为3.65%。
不过,9月以来,内蒙古、青海、湖南等地地方债发行先后出现溢价超过当地财政指导溢价现象,折射了市场对地方债需求走低。
河南 省9月份发行的356.31亿元专项债券中,承销商渤海证券中标金额中的3.45亿元资金未按约定缴纳,实质上导致这次发债失利,十分罕见。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除了渤海证券相关人员失职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债券意向投资人觉得票面利率低于预期,没有价差可赚,放弃购买债券。
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了今年前三季度各省地方债平均发行票面利率,34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40%,有17个省市在平均利率之上,其中最高的为新疆和福建省,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54%和3.535%。
为了减少期限错配导致的风险,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不断拉长。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已经达到15年,比去年(10.3年)提升了近5年。其中10年期和30年期占比近半。
亮点三:主投基建、民生领域
与去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主要投向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涉土涉房领域不同,今年国务院限制这一投资领域,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民生项目。
由于涉土涉房领域对稳增长补短板拉动效果不明显,今年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此后新增了新基建、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防灾减灾等领域。
第一财经记者综合财政部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投向最多的领域是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基础设施,占比约三成。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紧随其后,占比超过两成。另外科教文卫、脱贫攻坚、农林水利、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也是重点投资领域。
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发现,前三季度已发行的地方债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等其它民生领域相关项目。募集资金用于广义基础设施建设类占比25.51%,与去年同期的土储棚改占重头成鲜明对比。从行业细分来看,社会事业、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农林水利也占比较高,对于基建民生领域的财政支持倾斜较为明显。
关键词: 债券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