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固守,而是于动态变量中重构重心,A股市场的投融资平衡亦是如此。
笔者注意到,从融资端来看,7月份A股市场挂牌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家、募集资金规模为1846亿元,均创下2017年2月份以来新高(挂牌公司数为史上第三高,募资规模为史上第七高)。此外,仅8月份上半月,A股市场就有37只新股申购,市场以“超级打新月”来形容7月份和8月份的IPO发行。从投资端来看,同样是在7月份,A股市场创下了5年以来的日成交额新高和史上月成交额第三高;而且,今年以来A股日成交额已经39次突破万亿元(去年全年12次),投资者活跃度明显提升。
笔者认为,A股市场一级市场的IPO发行常态化与二级市场的交投活跃,是在以注册制全面推进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深改带动下,投融资达成的新的平衡。
一方面,实现A股市场投融资“动平衡”,充分发挥投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也是目前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的最主要诉求。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笔者认为,在促进经济“双循环”加快形成的工作中,资本市场重任在肩。“双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要素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提升,资本市场是资本要素的市场化载体,同时对于引导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流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的投融资,并非简单的源于资金涌入,而是源自资本市场生态的优化,其核心是以注册制为龙头的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的叠加效应。
IPO常态化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投火爆曾被误认为一对矛盾,其主要分析依据是资金的“分流”和市场容量不足。但近期IPO常态化发行甚至略有加速,市场成交量能却并未减弱,这也验证了投融资平衡“重心”的可移动性。
从表面上看,这种移动的拉动力来自于新资金的入场,但是其根源却在于资本市场变革的力量。去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开放举措、强化投资者保护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资本市场的生态进一步改善。
折射于投资端,是一级市场网上申购中签需要“万里挑一”、参与打新投资者数量节节攀升、投资者对于注册制维度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发行的聚焦;是二级市场A股市场投资者达到1.67亿、国内各类机构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北上资金等外资机构主动大手笔增配。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不断在改革中重构并夯实了发展重心。
不过,需要提示的是,目前新股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投的火热,并不意味着融资门槛降低或投资风险减少,这也是最需要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保持理性、辩证识别之处。笔者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深改的稳步推进,A股市场加速构建长线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但市场环境的最终呈现是市场所有主体行为的加权,投融资平衡重心的持续上移,需要监管、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等所有市场主体形成合力,这也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