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沪市主板1500余家公司年报业绩基本出炉,除个别公司外均已披露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复杂,全球经济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沪市主板公司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表现如何对市场和投资者信心尤为重要。上交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主板公司在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以及经营性现金流上均实现正增长,也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所具备的强大韧性,为2020年面对复杂形势下的攻坚克难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优质企业不改蓝筹本色
统计显示,2019年,沪市主板公司扎实主业,稳健经营,整体业绩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净利润3.19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97万亿元,增幅分别为9%、9%和7%,三大业绩指标已连续三年实现稳定增长。其中,九成公司实现整体盈利、八成公司主业盈利,盈利基本面未发生变化。1052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783家公司实现净利增长,678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经营成果可圈可点。
从实体类公司情况看,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1.2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3万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实体类公司增速放缓,但经营质量韧性充足,现金流健康,杠杆率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2.59万亿元,同比增长8%,整体资产负债率61.59%,近三年均维持在60%左右。
优质蓝筹仍是沪市主板的中流砥柱,国民经济的实力担当,上证50公司合计贡献营业收入19.19万亿元,净利润2.17万亿元,同比增长9%和11%;上证18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3万亿元,净利润2.70万亿元,同比均增长10%;市值千亿以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8万亿元,净利润2.42万亿元,同比增长9%和11%。中小市值公司主动应变、积极转型,业绩表现也不乏亮点,市值百亿元以下的公司中,约八成五实现盈利,近四成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行业分化适应结构调整
在整体稳中有进的业绩中,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忧。行业结构上,超六成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基础消费、工程设备和服务支撑类行业增长较快,如食品饮料、设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成绩喜人,分别实现了17%、49%、63%的增长率。此外,受益于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加码,房地产、建筑行业也表现不错,净利润同比均增长13%。
同时,在“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个别行业业绩出现下滑。不过,这些企业,也在主动适应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重视回报投资者
在“现金为王”的当下,沪市公司仍然延续了重回报、高分红的优良传统,持续为投资者注入强心剂,增强其获得感。数据显示,2019年沪市主板1517家公司中1000余家公司在年报中提出了分红预案,合计拟派现金额近1.0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按以沪市全体公司利润总额计,分红比例为32%。派现公司中,773家公司的分红比例在30%以上,233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50%。其中,工商银行的分红总额最高,达到936.64亿元,“两桶油”、中国平安等21家公司的派现金额在100亿元以上。百亿市值以下的公司中,有634家公司派现,其中489家公司派现比例超过30%,142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沪市已经形成一批持续稳定回报投资者的群体。1517家公司中,546家公司连续三年的派现比例超过30%,占比超三成。其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宝钢股份等94家公司近三年的派现比例均在50%以上。
一季报波动符合预期
年报同期,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也基本披露。在疫情冲击下,沪市主板公司一季度业绩确实出现较大波动和回调,与预期基本相符。消费类、交运类等行业受影响比较突出,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和压力。
近期,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保”举措。资本市场也在新形势下,不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少沪市主板公司已经主动作为,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化为危机,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企业质量。当前,新基建、新消费等领域已逐步发力,释放出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推进相关行业业绩回暖。
关键词: 沪市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