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几番引起各界关注,继而引发了市场上关于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的讨论。
近一周以来,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等分别对上述言论作出了表态和回应。超大的市场规模是确保全球产业链留在中国的决定性因素,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发展全球产业链留足了底气。
专家建议,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应切实为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未来。
“中国制造”拥有独特优势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4月20日表示,发改委关注到一些国家在企业回流问题上的言论或政策,也注意到各界广泛深入的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此特殊时期,需要各国携起手来,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政府需要做的是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而不是增加不确定性。
袁达强调,随着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外资基本盘总体稳定,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外国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一批外资新项目即将落地,这充分说明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坚韧性。
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商会机构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3月份以来,在华美资、日资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投资意愿比2月份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夏庆丰也于4月20日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格局是各国企业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是各经济体要素成本、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能够随意改变的。短期的补贴是不能够阻断长期市场趋势的。
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结构是多年来生产要素以最高效方式自由流动、资源最优化配置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生产要素时,更注重效率和成本,未来的调整是企业的选择,不以政府的意愿来决定。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4月23日表示,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中国制造”更是拥有独特优势,超大的市场规模是确保全球产业链留在我国的决定性因素,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我国发展全球产业链留足了底气。疫情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或供应链朝着更多元化、更具韧性方向发展,我们将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来留住大家。
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很小。全球供应链存在一个平衡,转移产业链意味着打破这个平衡,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但疫情影响时间越长破坏这个平衡的可能性越大,所要付出的代价也越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全球产业链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
中国具备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将采购转移到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成本、不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技能不够熟悉的员工,以及其他未知风险。而且,现在疫情已经在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扩散,韩国、日本、欧洲的情况日益严重,将产业链转移的可操作性较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近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企业搬到其他的国家,建厂房、招工、产业链的构建等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企业要赚钱,就不能不算账。目前,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营商环境都是向好的,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的优势,充分体现出制造业的优势。所以会有企业搬迁的个案,但是大规模的搬迁短期之内还不至于出现。
重视外迁并有所作为
当前,外资对全国税收的贡献约为18%,外资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占全国约1/4,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逾2000家。稳住外资基本盘,有利于对冲疫情影响,也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信证券认为,中国国内疫情好转有助于重启国内生产,但全球产业链既有结构稳定且成熟,仅产业链上单一环节的恢复难以完成生产闭环。海外疫情暴发使得外需被动萎缩,疫情国对我国中间品和最终品的需求减少,同时我国难以通过进口获得中间品完成生产。海外疫情对进口和出口具有双向影响,这两个链条相互交织,或出现负反馈的螺旋式上升,继而冲击全球的生产供需格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年出现了一些产业链转移和制造业外迁,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贸易摩擦都可能成为产业转移的因素,大规模转移并没有出现。但长远看,要重视这样的现象,必须有所作为,核心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应切实为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未来。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要继续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支持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各项援企政策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出台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开放水平,继续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本次修订鼓励条目将只增不减,重点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
此外,在实施好前三批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发改委今年将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推动重点省市建立健全地方层面的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机制,全面提升外资项目服务水平。
随着利好政策相继兑现,新增外资项目也在加快落地。例如,疫情以来,苏州签约外资项目118个,预计投资总额143.6亿美元。浙江则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开展“网上招商会”“网上洽谈会”等云上招商方式,近期通过“云签约”引进外资项目74个,总投资62.11亿美元。
针对在这次疫情中供应链、产业链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夏庆丰表示,将加快转型升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特别是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尽快在一些产业基础薄弱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在关键装备国产化上迈出新步伐。稳妥开展有利于产业协同、技术引进、人才共享、品牌增值等方面的并购重组,努力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韧性。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或许将对国际产业链的调整带来一定影响,但大趋势不会改变。不管外界环境怎样变化,我国将一如既往地深化改革开放,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增长点,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