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对中概股肯定会有影响的。一是杀估值,二是加速中概股的回归。”上海一位投资中概股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日前,美国证监会主席发文再次强调在美国上市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特别是中概股)有信息披露不足的风险,要求从业人员对相关风险做出适当披露。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公告显示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今年来,中概股回归的业务是有一定机会的,‘三中一华’这些大投行有相关经验,更容易拿到项目。”北京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称。
瑞幸咖啡造假,并且又有了美联储主席的言论,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有投行把中概股回归作为今年重点业务开展。“一些质量好的,还是要考虑下回归。”华泰联合董事总经理劳志明认为。
中概股再迎当头一棒
4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杰伊?克莱顿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证监会主席在电视媒体上,公开提醒投资人,不要投资中概股。这个文章发出后,中概股犹如再次迎来“当头一棒”,应声大跌。
市场人士认为,杰伊?克莱顿之所以如此表态,源于近期瑞幸咖啡自曝的造假事件。对此,中国监管机构也表明了态度: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保监会将坚决支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对财务造假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共同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一财经注意到,美国证监会主席对中概股相关的信息披露问题发表过几篇公告,第一篇发布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2018年。本次公告相对于其过去几篇针对中概股的公告言辞更为严厉,业内人士称这可能是因为近期瑞幸咖啡业绩造假问题所引发。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表示,近期瑞幸造假事件确实给中概股带来了比较大的信任危机,SEC的表态则进一步加深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机,不排除众多机构会借机做空中概股牟利。在这种信任危机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概股短期难有出色表现。
“近期出现瑞幸等公司的造假事件,同时多家中概股被做空机构攻击,造成美国资本对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美港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李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杰伊?克莱顿等人发布的《新兴市场投资涉及重大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和其他风险,补救措施有限》中表示,与美国国内公司相比,许多新兴市场中,披露不完全或具有误导性的风险要大得多,并且如果投资者受到伤害,获得追索权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他也表示,金融专业人员在建议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时,通常应考虑对信息质量或信息可用性的限制,以及上述其他风险。投资新兴市场的基金应考虑其是否充分披露了在新兴市场开展重要业务的公司经常面临的独特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再起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相信大部分中国公司还是选择在国内上市,毕竟贴近市场,也容易被认知和给予高估值,但目前存在各类股权、盈利情况等多种条件限制,所以本身也有难度。”张李冲说。
“对投行来说,今年中概股回归是个机会。”北京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认为。
华泰联合也表示,对于中概股企业而言,回归A股时间表大幅缩短,时间进度的可预期性也大幅提升,符合相关条件的红筹企业可以免于拆除红筹架构直接发行,更节省了拆除红筹架构以及业务重组的时间成本。
近日,证监会印发了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提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改革的3件配套规则制定工作为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包括制定《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有望年内落地。
“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科创属性以及行业属性上提供比科创板更高的包容性,那符合A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数量将更多。”劳志明称,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科创属性以及行业属性上提供比科创板更高的包容性,那符合A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数量将更多。
“一些在美国的中概股可能就会像阿里一样到香港市场上市,长期来看是利好港股的。”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
杰伊?克莱顿等人在文中指出,美国证监会不希望限制美国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标的。这个公告希望同时达成几个目标,包括给美国投资者提供广阔的投资选择,以及保证美国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正当的保护。
也有专注于中概股投资的机构人士认为,这一公告只代表了美国证监会主席等几位公告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证监会的观点。公告只是表明个人态度,尚未上升到监管机构的法规监管层面。
保银投资则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金融机构可能在销售中概股和与其相关的一些投资产品(例如新兴市场股票ETF)的时候,会在销售材料中明确指出中概股信息披露方面的风险。如果下一步,美国证监会的政策仅限于加强金融产品的风险披露,那么对于中概股的负面影响可能有限。
关键词: 瑞幸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