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国研新经济研究院)主办、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协办、网易财经独家支持的“新经济新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谈到了“新经济发展的生态怎么营造”这一问题,他表示,成都市房价并不高,这可能是目前成都发展新经济有利的条件。房地产过去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许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成都市的房地产并不像那么多的东部城市,甚至很多中西部城市政府得到了很多税收,很多土地出让金。但是现在看来,对成都是一件好事。他认为,把商务成本特别是房租和房价控制住还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新办法,让房地产市场活起来,同时又不能大幅度的上升,当然也不能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以后也是问题,这是非常两难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昌文:我平时去成都比较多,所以也有机会见刘筱柳市长还有成都新经济委卢铁城书记,铁城之前是我们川大的同事,我的想法他们大体都知道,所以不占用更多的时间。我就说一个观点——新经济发展的生态怎么营造的问题。
前面大家提到很多了,新经济有不同的生态需求,和我们过去习惯了的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还是有区别的。营造新经济发展的生态,我觉得几件事儿,一个是生态里面最基础的创新要素的问题,尽可能形成集聚效应,王一鸣主任前面提到人才的问题,林老师提到资本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这种创新要素。坦率地讲,这种事情市场机制真是强求不得,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但是如果都比给政策、谁给的钱多、谁给的政策好,这个是过去的做法,所以才会导致很多产业出现低水平的产能过剩,地方的恶性竞争。所以我觉得从新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想,恐怕还是刘筱柳市长讲的,我觉得给机会要比给政策管用的多,如果说这个地方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比过去更多的人愿意来,所以我一直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说选择一个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一个地区的话,比仅靠自己努力我觉得还是要重要得多,我觉得成都现在的思路非常好,给机会让更多的创新要素来聚集。
另外,在新经济发展的生态里,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控制好商务成本可能对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全世界来看,无论发展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务成本的上升是经济规律,这也是控制不住的,比如房价上升怎么控制?它就是要上升,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房地产市场大家都不太满意,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问题是有房和没房的人民群众的想法不一样。所以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房价和房租怎么有效管控起来,成都市房价并不高,这可能是目前成都发展新经济有利的条件,房地产过去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许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成都市的房地产并不像那么多的东部城市,甚至很多中西部城市政府得到了很多税收,很多土地出让金。但是现在看来,其实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呢,所以把商务成本特别是房租和房价控制住还是很重要的,现在这个控制还是要想点新办法,让房地产市场活起来,同时又不能大幅度的上升,当然也不能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以后也是问题,这是非常两难的。
第三创新生态里面,如何把成都有效的大规模的存量资产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不仅仅是从新经济培育的角度考虑生态,所谓的生态不是推翻旧世界重建一个新世界,而是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之上建设一个新经济发展有效的生态和有机的生态。成都市过去的很多产业其实非常强大,新经济大多数从这些基础上衍生出来,而不是重新生长出来的,所以很多是边际性的新经济,所以交叉、综合衍生出来的新经济,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说智能制造是新经济,实际上成都是传统制造的基础,都会成为智能制造发展很重要的载体。所以从生态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像西门子在成都高新区有个安贝格工厂按照工业4.0理念建设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毕竟存量资产毕竟占主体。如果我们仅仅从边际角度考虑新经济发展的话,我们虽然抓住了新经济,但是实际是抓住了少数,而没有更多把新和旧有机的连接起来。
最后关于生态,刚才谈到的治理问题,产业治理、城市治理、政府治理,这个是新经济发展生态很重要的方面。成都市提到的市场准入、政府服务、政府监管等等,这其实都是属于治理的能力,也和前面讲到的给机会这个逻辑是一致的,给机会就意味着更容易的市场准入,给机会意味着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给机会意味着更包容的市场监管,当然给机会意味着不能有更多的套利寻租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从另外一方面管起来,并做好。
总之,创新生态是综合性的,既然是生态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有,我觉得从生态里选一些主要方面,抓主要矛盾,然后成都市有这么好的发展基础,应该说新经济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谢谢!
田杰棠谈人才引进:最好能够发展成服务体系
由《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国研新经济研究院)主办、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协办、网易财经独家支持的“新经济新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田杰棠在谈及人才引进政策时表示,最好能够发展成引进人才的服务体系,现在硬件做得比较好,但人才来了以后面临很多杂事,包括落户、社保等等,这恰恰是地方政府能做的事儿,我们应该建立非常好的服务体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田杰棠:我对成都没有做过研究,也不敢瞎说。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大概300多万企业样本的全国数字领域监测体系,我来了之后看了四川情况,确实成都跟其他西部省份不一样,普遍规律来讲,东部省份产业基础远远好于西部,西部大多数省份都是从数字政府建设和共够安全起步的,成都处于胡焕庸线,所以两个比较平衡。我们监测四川目前的所有的数字型企业是10.1万,排在全国第四,四川省当然成都的贡献最大。第二个专利的数据,2017年是两万多件,是在广东、江苏、浙江之后,甚至排在北京前面,2016年专利大概是北京的60%左右,我回头还得看看是不是数据系统的问题。所以整体发展在中西部是非常具有亮点的状态,这是我们对它的定位。
再谈谈对下一步的展望或者建议。因为我们数字经济经过了所谓1.0的发展,现在有三个大的转型方向:一个是刚才谢司长讲的,从消费互联网向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尤其以工业互联网主体的产业互联网转变。第二是从商业模式创新向科技型转变。还有中国的数字型企业要从国内“窝里横”向全球走出去,全球前十排名的数字经济企业,腾讯阿里原来第五、第六,现在第七、第八,但是这两个企业跟其他数字型企业不一样,因为它的国际收入占比很低。对于成都来讲,一个是要跟上整个的发展趋势,另外不能都往国家那个方向走,比如消费互联网我觉得成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成都人口在省会城市排第一,而且消费互联网人口因素是第一,而且成都又是我们年轻人特别向往的吃喝玩乐的好地方,所以生活服务类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我今天只讲一个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所谓的互联网友好城市,或者数字友好城市。因为生活服务类虽然国家出政策,但是很多是区域化管理,比如网约车,像电动车,北京不让电动车发展。这块我觉得地方政府有非常大的自主性,因为很多产业我们没有自主性,但是生活服务的数字经济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做。我们发现马德里、里斯本共享单车发展得很好,而且马德里共享汽车还有一个政策,不用交费。
第二个建议就是人才,我看材料里讲我们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这个非常好,最好能够发展成引进人才的服务体系,我们现在硬件做得比较好,来了以后人才面临很多杂事,包括落户、社保等等,这恰恰是地方政府能做的事儿,我们应该建立非常好的服务体系。人才种类,除了以前强调的科技人才,我觉得一定要更加重视创新型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是把知识变成钱的,而且当前整体上民营企业家信心有不足的倾向,我觉得我们应该重点对这些企业家塑造一个好的环境,海南现在不是很多人空降了吗,在中央可能当个处长上不去,可能你那给个副局级就去了,类似这样的可以好好地做点文章。
第三个产业这块,赵部长讲的生态,从企业成长来讲,我们刚才讲数量到10万+了,但是我们的营收数据我们监测在全国只能排第八,数量大概排第四,平均的企业规模确实比较小,我们缺少大企业,我们搞创新产业两个生态,一个叫创业,一个叫成长。这两个对应的规律不一样,MIT研究的波士顿跟硅谷的对比,硅谷两个都强,波士顿只有一个。所以我们怎么构建一个让企业长大的生态,这个跟创业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里还有转移转化的事儿,西南交大做了产权的实验,但是没有得到国家的承认, 这里又有很多事儿可以讲,我们过去三线给成都布下那么多科研院所,今天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最后是政府数据开放的事儿,共享很难其实开放更难,这个事儿如果能够推得快,对产业、城市治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谢谢!(责任编辑:刘嵩_NBJ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