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由西服转型为锂电的企业,获得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联手入股。
4月19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四位战略投资人——宁波问鼎投资有限公司(系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对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杉杉锂电)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30.5亿元,认购上海杉杉锂电新增注册资本合计3.05亿元。
此次增资完成后,上海杉杉锂电的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8.77亿元变更为11.82亿元,而杉杉股份对上海杉杉锂电的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89.99%变更为87.08%,上海杉杉锂电仍为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
曾毓群、王传福联手入股背后
公告称,此次上海杉杉锂电增资扩股主要基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发展规划,将有助于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增强资本实力,为负极材料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对此,杉杉股份董事长郑永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合作汇聚了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将极大的推动杉杉负极材料的发展。公司将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扩大负极材料石墨化、碳化及成品产能;加快前沿产品开发,深入推进降本增效。”
另据杉杉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和四位战略投资人在不同领域均有合作。同时,合作主要集中于人造石墨领域。”
ICC鑫椤资讯发布的《2021年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年度报告及展望》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为81.59万吨,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攀升。其中,杉杉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全球第一。
业绩表现方面,财报显示,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2320%。
杉杉股份方面对此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为报告期内锂电板块产销量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加;同时,公司完成LCD偏光片业务收购,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以及公司完成杉杉能源部分股权出售,投资收益同比上升。”
产能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成品产能为12万吨,石墨化产能为4.2万吨。“公司负极材料石墨化自给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产能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杉杉股份方面坦言。
随着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杉杉锂电负极材料正加快产能扩张的步伐。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当前,杉杉锂电包头10万吨一体化工厂二期项目正处于产能快速爬坡阶段,预计二季度产能完全释放,届时将有18万吨负极成品有效产能及配套9.4万吨石墨化产能;四川眉山20万吨一体化基地一期工程正加快建设10万吨石墨化产能,预计下半年投产。
锂电负极材料“乘风而起”?
当前,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占整个锂电池制造成本约8%。而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充放电倍率表现更为优秀,且多用于动力电池。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88.27万吨,同比增加63%;中国负极材料产量81.59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人造石墨占比76%。
而人造石墨负极工艺复杂,石墨化则是生产制备的关键环节。
有行业分析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不少负极企业正加紧石墨化建设以提高自给率,从而有望增强单吨盈利能力。”
不过,2021年,国内负极材料虽然产量增长明显,但其价格也出现上涨。而这主要因为石墨化供应不足造成供需失衡,石墨化价格大幅上涨并传导到负极材料成品端。
华安证券研究认为,在下游需求高增的背景下,能耗双控政策导致供给端产能释放速度放缓。预计2022年、2023年石墨化供需缺口仍在,石墨化价格将维持高位。
“由于下游电动汽车、储能市场、电动工具等领域对锂电池的旺盛需求,负极材料未来或将持续高增长。与此同时,负极材料产业在2022年上半年仍将继续面临石墨化供应紧张且价格保持高位、原材料供应趋紧和价格上涨的问题。”杉杉股份方面表示。
中信证券研究显示,人造石墨渗透率不断提升,趋势仍将延续。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各负极企业的核心关注点。
据统计,当前,锂电负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包括: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翔丰华、中科电气等。
随着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不少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参与竞争。与此同时,现有锂电池材料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精益管理、充分调动产业链资源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