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讯:先导智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25 17:06:29 

(原标题:先导智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先导智能(300450)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智造+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1、主要产品

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以电池类型分,提供涵盖方壳电池、圆柱电池、软包电池、固态电池等各类电池类型在内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以电池应用领域分,提供应用于动力、储能、数码等领域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型合浆系统、涂布设备、辊压(分切)一体设备、模切设备、卷绕设备、叠片(切叠一体、热复合叠片)设备、电芯组装生产线、化成分容测试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工业信息化MES系统等。

光伏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光伏组件MBB高速串焊设备、叠瓦焊接设备、汇流条焊接成套设备、IBC串接机、组件整线设备等光伏组件端智能装备;制绒/碱抛/清洗/去BSG/去PSG等湿法工艺设备、丝印烧结/测试分选工艺设备、

TOPCon、HJT等领域光伏电池端整线自动化装备;光伏储能电池制造装备、光伏智能工厂MES系统、光伏智能工厂AGV等智能物流系统等。

3C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研发实时3D立体视觉、微米级高精度运动控制、亚像素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等工业智能领域,包括视觉测量、通用组装、3D曲面贴合、3D点胶、功能测试、精密成型、智能检测、精密治具等定制化智能装备产品与解决方案。

智能物流系统业务的主要产品:应用于智能工厂整线环节的各工序段AGV、穿梭车、堆垛机、输送线、智能物流立库等智能物流设备和整线物流信息管理平台(LMI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仓储调度系统(WCS)、智能AGV调度系统(ACS)、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等智能工厂软件系统。

汽车智能产线业务的主要产品: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涵盖方形/软包/圆柱等电池类型)、PACK智能产线(涵盖传统PACK/CTP/CTC等类型)、电驱智能产线(涵盖定子线/转子线/合装线/测试线等)、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氢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氢能燃料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包括膜电极(MEA)制备、双极板(BPP)产线、质子交换膜(PEM)制备、气体扩散层(GDL)制备、电堆(STACK)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系统(SYSTEM)总装到Stack/System测试活化、PEM电解槽制氢及测试装备等单机装备和整线服务。

激光精密加工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显示面板、半导体、汽车、锂电、光伏等行业,提供激光精细微加工、相关联行业的测量和自动化智能车间解决方案。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蚀刻、激光开孔等智能装备和整线服务。

2、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为专用自动化设备,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公司的经营模式受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影响较大。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在自主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基础上搭建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1)研发模式

专业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具有产业关联程度高、与下游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公司开展研发工作之前,首先要与下游客户构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考察客户的生产环境,充分了解客户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生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及自动化要求。在确定客户需求之后,公司将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开展从项目立项、项目管理、研发、设计、试验、工艺开发在内的多项工作,落实小组各组员责任,明确各阶段的要求和要点,逐步展开研发工作。项目组定期集中讨论研发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最终的样机试制过程中,小组各成员按要求重点检查各阶段实施情况。在样机各项指标均达到用户要求后,项目组将汇总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之后的项目开发积累经验。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分批进行物料采购,以保证采购的及时性,同时控制存货水平,并依此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对公司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核心部件,公司会定期确定可使用品牌目录,并根据相关品牌的供应方式采用从品牌厂商直接采购或代理厂商采购方式,公司核心部件供应厂商一般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核心部件的供应商较为稳定。

(3)生产模式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专业自动化设备,因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这就决定了公司的生产必须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销售部与客户签订订单或供货合同后,按合同要求向生产部传递生产计划单。生产部根据合同期及各车间生产安排情况与研发部共同编制生产进度计划,分工实施:研发部根据购货方的技术要求进行产品设计;采购部按采购清单协调仓库备货、联系货运单位;生产部根据生产进度要求协调各部门保证产品及时组装、调试、出厂。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持续推进产品标准化工作,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标准化水平,即逐步实现所产设备由“标准构件”与“客户非标构件”组成,针对部分市场需求大的设备,在取得客户订单后,对于标准构件部分的生产会适当增加投料量,从而实现标准构件的规模化生产,这样既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又能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向客户实现更快交付。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订单直销模式。公司所产设备用于锂电池、光伏电池和组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的生产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工业智能领域的视觉测量、通用组装等,专业性强,公司已在下游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订单主要通过直接与客户接洽获得。同时,公司也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加强客户资源开发力度。公司设置销售部,负责接洽客户,制定销售计划,跟踪客户动态,挖掘客户的进一步需求。

3、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因素:智能装备制造业覆盖面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在全球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新能源行业的刺激政策,包括欧洲提出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以及美国拜登政府签署的“2030年销售一半绿色汽车”的行政命令。总体来看,各种鼓励政策推动了锂电池、光伏电池/组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领域对高端智能装备的需求,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行业因素: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动力锂电、储能锂电、数码锂电和新能源车制造等领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锂电池智能装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车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20%的渗透率目标,并通过双积分政策加以引导;欧洲近两年正经历碳排放和高补贴政策驱动下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在碳排放政策约束下,渗透率有望达到25-30%;2021年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美三大车企CEO会见,并签署行政令:到2030年,美国新能源车的销量要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0%。美国市场有望成为新能源车最有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行业驱动力正由补贴催化转向市场驱动,各种类型的制造商进入新能源车行业将加速这一过程。

行业快速增长之下,锂电池厂产能持续紧张,推出了庞大的扩产计划并展开大规模设备招标,而国内外主要汽车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其在锂电池供应链环节的控制和影响,开始投资锂电池产能或自建锂电池产能。目前新能源车正由中国主导逐步发展为全球共振,对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起积极推动作用。

(3)技术因素:公司在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汽车智能产线和氢能装备领域拥有国际及国内一线客户,核心产品已形成进口替代。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高强度投入,在高速叠片机、高速卷绕机、涂布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智能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并持续推进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公司作为全球高端锂电池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紧紧把握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推动锂电池整体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升级,巩固公司核心产品及其服务的优势竞争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制造业、3C设备制造业、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制造业以及氢能设备制造业,按照201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2、公司不同业务所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地位

(1)锂电池设备行业

锂电池包括动力、储能、数码等类型,锂电池设备行业为下游锂电池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驱动的阶段,不同价格区间都出现爆款车型。根据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数据,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611万辆,同比增加11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352万辆,同比增加158%。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月提升,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6%,较2020年的5.4%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从全球来看,2021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仅为8%左右,整体处于比较早的发展阶段,未来空间巨大。随着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充电、换电等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新能源车销量将继续快速增长。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

按储能的应用场景划分,储能可以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工商业和户用)。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储能锂电池的产量为32GWh,同比增长146%。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多项有利于电化学等新型储能的政策。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5月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配套储能设施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市场化并网的条件之一。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录分时电价机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不断增加,配套储能需求相应增加。随着锂电池价格长期下降的趋势,储能其他应用场景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数码锂电池的需求相对稳定。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电子烟等新兴电子领域快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的需求。根据MordorIntelligence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73.30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7%。

在下游锂电池高速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锂电设备行业订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未来锂电池行业将继续高速发展。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电池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内锂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方兴未艾,海外电池厂加快建设,整车厂也将开始量产电池招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池厂扩产叠加在一起,会对锂电设备产生持续的、不断增加的需求。

公司是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数码锂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卷绕机、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与CATL、ATL、NORTHVOLT、比亚迪(002594)、LG、SKI、松下、特斯拉、宝马、丰田等全球多家一线锂电池企业和车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锂电池设备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且前期的高投入开始得到兑现,涂布机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辊压机实现批量供货,高速叠片机进入主要电池企业并取得较高份额,公司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的前中后段设备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优势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且份额进一步拓张。除单机设备外,公司还向海内外多个客户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锂电池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并开拓了海外市场和整车企业客户,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光伏设备行业

光伏设备行业为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已进入平价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内外多个国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虽然硅料价格上涨较多,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仍稳步增加。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170GW,创历史新高。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为54.88GW,同比增加13.9%,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为达到此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达到70-90GW,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成长。2021年新技术产业化节奏加快,TOPCon大规模产业化已初具规模,IBC产业化也将迈开步伐,工艺变革对光伏电池和组件设备带来持续不断的市场机遇。

公司致力于光伏电池和组件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量产,掌握了光伏电池、光伏组件设备的核心技术。公司可为客户提供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的制绒/碱抛/清洗/去BSG/去PSG等湿法工艺设备、丝印烧结/测试分选工艺设备、TOPCon和HJT等领域光伏电池端整线自动化装备和用于光伏组件生产的串焊设备、汇流条焊接设备、叠瓦焊接设备、IBC串接机、组件整线设备等智能装备,树立了行业声誉。

(3)3C设备行业

3C设备行业为各类3C产品的生产和检测提供专用设备。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产品,通常1-2年在性能和功能上会有较大的更新升级,制造产线上的生产设备也需快速更新升级。同时以TWS耳机、AR/VR眼镜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进一步产生对3C智能设备的新需求。

在3C智能装备领域,公司组建了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以自研的3D视觉算法为核心技术,建立3D全场景应用,在视觉测量、AI瑕疵检测、精密成型、通用组装等方面的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可以为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与诸多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宽3C智能装备的客户和应用领域。

(4)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

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为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和电驱产线等提供专用设备。

汽车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并通过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前几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在电池模组、PACK、电驱的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水平相对不高,2020年开始海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龙头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行业规模快速扩大,对整个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行业正在构建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等关键环节的全新模块化生产平台,特别是在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电驱产线、现有产线装备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更智能化、更高自动化的新需求。

在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领域,公司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过程管控能力,汽车产线业务已覆盖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PACK智能产线、电驱智能产线、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各个领域,并已与大众、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特斯拉、丰田、一汽、上汽、北汽、小鹏等海内外知名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为客户交付了众多高自动化率(模组自动化率最高超过95%,PACK自动化率最高超过50%,电驱整体解决方案从定、转子分装到电驱成品下线平均自动化率最高超过85%)、高安全性、可靠稳定的各类产线。

(5)氢能设备行业

氢能装备行业为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氢能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深入推动产业零碳或低碳变革,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明确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产业链体系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正加快推进。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氢能高端生产和测试装备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公司自2018年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成立氢能装备事业部,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客户提供燃料电池及PEM电解槽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制浆涂布、MEA封装、双极板生产、电堆组装、系统装配、测试平台等相关高端装备。目前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水平、团队规模、业务体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奖项。在燃料电池方面,已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PEM电解槽方面,已和多家知名企业形成合作,近期更是和国外一流企业形成业务合作。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宽氢能生产及测试装备市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平台型公司的竞争优势、锂电池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成套设备与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能力、扁平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流程体系以及较早的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公司报告期内新签订单金额达155亿元(不含税),比上年同期增长67.84%。 1、平台型公司的竞争优势:除锂电池智能装备和光伏智能装备业务外,公司近几年布局了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新业务,经过几年发展,该等业务目前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平台型公司的特征越发明显。平台型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平台型公司业务上具有较强的扩展性,能成功布局各类新业务;另一方面,新业务在平台型公司上发展更快,平台型公司在行业顶尖人才的引入,新业务在客户的接受度,不同业务之间在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协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核心技术:在多年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包括自动卷绕技术、高速分切技术、叠片技术、涂布技术、激光焊接技术、视觉检测技术和化成分容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在锂电池、光伏电池和组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下游行业的制造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技术171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3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38项。 3、研发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基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特点,公司以全面服务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采用了模块化的研发方法,打造了灵活完备的研发体系,聚集了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在国内锂电池、光伏等行业成长和进口替代过程中,公司研发设计能力得到系统性的巩固和提升。特别在锂电池行业,公司成功地将自动卷绕、高速分切和化成分容等优势技术拓展到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研制出了锂电池卷绕机、焊接卷绕一体机、极片分切机、涂布机、叠片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以及化成柜系统、分容柜系统等锂电池核心设备,并自主开发了覆盖锂电池全流程设备的整线解决方案,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管理流程体系: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以事业部制为基础搭建了扁平高效的运营管理架构,实现各事业部之间、与职能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公司倡导“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自我批评、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结合作”的管理理念,贯彻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确保了公司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公司持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最大程度释放管理效能。 5、国际化布局: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公司的下游锂电池生产制造等是全球性的业务,国际化布局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是国内装备企业中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在美国、德国、瑞典、日韩等地设立分/子公司。公司开发的如涂布机、辊压分切一体化设备、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电芯组装线、化成分容系统等锂电池核心设备和锂电池整线设备在性能上已能满足国内外主流客户的需求,销售价格相比国外同类产品有明显优势。目前公司所产设备已远销欧洲、美国和日韩等地,表明公司产品已具备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规划全球化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加强海外市场的开拓工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公司属于装备制造行业,与下游锂电池等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新能源及其设备制造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者上述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发生显著变化,都将对锂电池及其设备制造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下游锂电池生产商缩小投资规模,削减设备采购规模,则将对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未来锂电池智能装备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扩大产能,加快开发成套锂电池智能装备,提高锂电池智能装备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布局更具价值竞争力的智能制造领域,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2、往来应收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金额较高,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给公司的营运资金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可能存在应收款项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已开展相应对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催缴工作,将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工作,提高风险管控,降低发生坏账的风险。 3、规模扩张引发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公司已有的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组织设置、营运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带来较大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及时调整公司管理体制,未能良好把握调整时机或者选任相关职位的管理人员决策不当,都可能阻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或者错失发展机遇。尽管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制度,但是仍然不能避免未能及时根据公司发展调整而引起的管理风险。公司将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与更新,不断地调整与改进,用最短的时间来适应最快的变化。 4、并购整合的风险 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泰坦新动力100%股权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在扩大的同时,在企业文化、管理团队、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均面临整合风险。公司能否保持泰坦新动力原有的竞争优势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是公司收购完成后面临的重要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做好子公司整合工作,推进管理制度的融合,加强内部控制与子公司管理制度建设;保持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进行团队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营造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企业氛围。 5、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泰坦新动力100%股权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如泰坦新动力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利用和子公司在业务上的协同性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发挥协同优势,保持公司及子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尽量降低商誉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并及时披露相关风险。 6、新产品研发风险 可能出现国内外同行更快推出更先进技术,导致公司的研发失去价值,从而难以完成研发规划。公司将加快在研项目的研发,更快的实现在研项目的成果转化。 公司将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关注上下游行业的变化趋势。如果风险因素已经较为明显显现,公司将采取调整规划、调整规划实施方案等措施,不排除通过并购、合营或其它合作方式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关键词: 先导智能

天天速看:异动快报:ST澄星(600078)8月31日10

8月31日盘中消息,10点13分ST澄星(600078)封跌停板。目前价格15 09,下跌4 97%。其所属行业农化制品目前下跌。领涨股为利民股份。该股为磷化更多

2022-08-31 09:52:55

当前讯息:中国武夷董秘回复:公司召开此次会议不

中国武夷(000797)08月3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更多

2022-08-31 10:10:35

【天天报资讯】青岛食品董秘回复:公司非常关注Z

青岛食品(001219)08月3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更多

2022-08-31 09:13:50

谨防短期回撤!大盘震荡走势不改 反弹再现“一日

大盘震荡走势不改,反弹再现一日游。沪指周二小幅低开后短暂翻红,在接近20日均线遇阻回落,盘中一度击穿120日均线,尾盘跌幅有所收...更多

2022-08-31 08:42:57

腾讯今年累计回购股份122亿港元 日均回购额超3亿

连日来,腾讯正以前所未有的频次和力度回购股份。腾讯8月30日的公告称,公司于30日回购股份110万股,回购价格为315港元至323港元,共耗资约更多

2022-08-31 08:31:52

深圳今年IPO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前8月融资总额达90

A股IPO市场持续火爆,今年以来IPO融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同花顺数据统计,A股前8月股票融资总额达90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 19%;其中IPO更多

2022-08-31 08:21:13

当前时讯:纺织制造板块8月30日跌0.17%,兴业科技

8月30日纺织制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 17%,兴业科技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 22,下跌0 42%。深证成指报收于11970 79,下跌0 39%。纺织更多

2022-08-31 07:53:21

观速讯丨包装印刷板块8月30日涨0.22%,劲嘉股份领

8月30日包装印刷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 22%,劲嘉股份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 22,下跌0 42%。深证成指报收于11970 79,下跌0 39%。包装更多

2022-08-31 07:55:54

世界热文:生物制品板块8月30日涨0.17%,百普赛斯

8月30日生物制品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 17%,百普赛斯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 22,下跌0 42%。深证成指报收于11970 79,下跌0 39%。生物更多

2022-08-31 07:59:25

天天热文:燃气板块8月30日跌4.21%,德龙汇能领跌

8月30日燃气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 21%,德龙汇能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 22,下跌0 42%。深证成指报收于11970 79,下跌0 39%。燃气板块更多

2022-08-31 07: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