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时隔五年,再次站上3600点第二天,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达1.234万亿元,已连续8日超万亿元,且较上日明显放量。
本周三,抱团股补跌,而中字头的“价值股”却现涨停潮。宁德跌4%,金龙鱼跌7.63%,迈瑞大跌近6%;中国化学、中远海控、中国中车、中远海发涨停;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西电和中国中冶表现不俗,连中石油中石化都有奋起向上的意思。
展望后市,市场仍然出现三大分歧。
流动性是否充足?
宏观流动性方面,央行于13日早间披露,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开年以来,央行逆回购交易量一降再降。从200亿到100亿再到50亿,最新一期操作,只有20亿元!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不管是50亿还是20亿,都是象征性的量。量少,说明市场不缺钱。近期逆回购操作量虽少,但蕴意充分,既体现了央行对岁末年初流动性的关注和呵护,也表明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稳定运行的态度,凸显了“稳”的主基调。
不过,另一些数据显示,流动性并不完全乐观。
中国央行发布2020年12月金融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信贷1.26万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社融增速则超预期下滑至13.3%。社融数据方面,12月新增社融1.72万亿元,同比少增3830亿元。
2020年12月末,M2增速回落至10.1%(前值10.7%),M1增速回落至8.6%(前值10.3%),而12月财政存款仅减少9540亿元,同比少减1246亿元,或表明12月财政支出增速并未有显着大幅增长,全年财政支出或低于预算规模。
市场对春节前后的宏观流动性看法并不一致。
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2020年12月社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强化了关于货币政策“缓退出”、“前松后紧”的观点。后续社融增速将自行回落,使得货币政策(尤其是流动性政策)无须额外收紧。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春节前后的宏观流动性需要继续观察,现在做任何判断都为时过早。
中金公司称,预计年初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低,央行或更多通过MLF、直达实体经济工具等方式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
中信证券表示,除了逆回购,央行在本周五(1月15日)的MLF操作信号意义更强。
至于短期行情,比如周五MLF操作之后,市场是超预期上涨还是走出利好落地冲高回落的剧本,市场分歧则更加大。
抱团股何时无以为继?
中字头暴涨给价值股带来一丝曙光,但对于整个市场广度并没有丝毫改善。涨的仿若股灾是2021年以来A股最直观的感受,上证50已经创下13年来新高,破掉2015年高位,下一步挑战2007年的历史最高峰。沪深300表现也同样亮眼,而中证1000指数还徘徊在2018年5月左右的水平。
机构抱团龙头,龙头股价不断上涨,反而来基金涨幅显著,不断吸引着基民参与基金投资,机构融了基民的钱,再度加仓了原有核心龙头票,再度刺激股价不断上涨,再度刺激基金上涨,不断形成正循环……
2021年是机构主导的牛市,公募基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历史上,公募基金主导行情并不是新鲜事。
2004年,公募基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14.7%;2007年基民排队购买基金,公募基金占比市值一度达到25.7%。
2008年市场大跌,公募基金的话语权一落千丈。2010-2016年期间,公募市值占比从6.83%下降到3.28%。
2018年开始,公募基金开始大幅重仓白酒、食品、新能源车、光伏等行业龙头,与同期的外资审美偏好一致。至今,这些行业龙头已经变成了“信仰”。
但资金总有续不上力的时候,这个时刻什么时候到来成为市场关心的头等大事。
这一次,机构抱团的结果会如何?阳光底下无新鲜事?又或许这次真的不一样?
该冷静还是乐观?
中信建投表示,2021年一季度是全年行情最好的阶段,建议投资者抓住当前的窗口期。
新时代证券策略称,这是新一轮大级别上涨的起初阶段。1月的指数突破,标志着新一轮大级别上涨的开始,市场的主导力量已经变为增量资金。从公募基金发行的数据来看,目前依然处在资金新一轮加速的起初阶段。
但也有机构表示,当前更应该冷静,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中银新回报的基金经理李建表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或将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可能要面对更严格的考验。王伟表示,2021年的最大要务是在选股中尽量避开估值下杀的风险,争取选择盈利超预期、估值有保护、泡沫不严重的公司。
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发表2021年A股市场年度策略表示,面对当下A股市场,投资者既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客观,也要目光放远一些,找出那些能不断奔跑的优秀企业。
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股票权益基金经理张晓冬发表最新市场观点指出,今年对A股依旧审慎乐观,指数可望持续震荡向上。在行业方面值得关注的投资亮点包含5G、半导体、医疗保健、化妆品及免税行业等特定消费板块,而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的股票,则有望延续去年的强劲表现。
关键词: 市场聚焦